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橘化为枳

橘化为枳

周礼.考工记.总序》:“橘逾淮而北为枳……此地气然也。”

晏子春秋.杂下之十》:“晏子至楚,王赐晏子酒。酒酣,吏二缚一人诣王。王曰:‘缚者曷为者也?’对曰:‘齐人也,坐盗。’王视晏子曰:‘齐人固善盗乎?’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今民生长于齐不盗,入楚则盗,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?’”

周礼》记载说,橘树栽种到淮河以北,就变为枳,这是因为水土不同造成的。晏婴以“橘枳淮分”为例,从而引发出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”,是为了维护齐国尊严,回答楚王侮辱性的发问,所作的巧妙反诘。后因以“橘化枳”比喻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影响使品质变坏。

《佩文韵府》卷三四“橘化枳”引宋.秦观诗:“时徂鹰化鸠,地迁橘为枳。”


主谓 枳,枸橘。由蜜橘变化为枸橘。比喻人受环境影响而使品质变坏。《周礼·考工记序》:“橘逾淮而北为枳……此地气然也。”△贬义。一般用作人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使本质由好变坏了。


【词语橘化为枳】  成语:橘化为枳汉语词典:橘化为枳

猜你喜欢

  • 活剥生吞

    同“生吞活剥”。清王士禛《五代诗话.江为》:“‘竹影横斜水清浅,桂香浮动月黄昏’,非江为诗乎?林君复(林和靖)易‘疏’、‘暗’二字,竟成千古名句。所云一字之师,与活剥生吞者有别也。”并列 喻痕迹明显地

  • 清论挥犀

    同“清谈挥麈”。宋欧阳修《送前巫山宰吴殿丞》诗:“高文落笔妙天下,清论挥犀服座中。”

  • 白乌头

    源见“乌头白,马生角”。比喻意外出现的事。清吴锡麒《新水令.喜洪稚存自塞外归》套曲:“蓦地里白乌头,论时光葛替裘,端只为赤旱灾流,得邀蒙丹诏恩优。”

  • 太行盐车

    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谓不堪忍受的困厄与屈辱。元钱惟善《国马足》诗:“国马天闲饱刍粟,太行盐车天马哭。”

  • 梦龄增寿

    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文王谓武王曰:‘女何梦矣?’武王对曰:‘梦帝与我九龄。’”古代传说,周武王曾梦见天帝为他增寿九年。此事称为“梦龄”,也称“九龄之梦”。后因用为祝人长寿之典。《文苑英华》卷五六九唐

  • 见善如不及

    看见善良的行为,好像怕赶不上似的努力追去。 表示勇于学习别人的长处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’”唐.梁肃《代太常答苏端驳杨绾谥议》:“掌训浩,秉铨衡,处成均,贰宗伯

  • 东平之树

    《汉书.东平思王刘宇传》“〔东平思王刘宇〕立三十三年薨”颜师古注引三国 魏刘劭王象《皇览》:“东平思王冢在无盐,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,后葬,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。”后因以“东平之树”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

  • 绝裾而去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尤悔》:“温公(名峤,字太真)初受刘司空(琨)使劝进,母崔氏固驻之,峤绝裾而去。”又《晋书.温峤传》载:温峤受刘琨命,至江南,奉表劝司马睿即位。峤欲将命,母崔氏固止之。峤绝裾

  • 辽东猪

    同“辽东豕”。元 祖伯《效刘屏山作十二相属歌》诗:“累累堪笑丧家狗,慎勿远效辽东猪。”【词语辽东猪】   汉语大词典:辽东猪

  • 夜以接日

    见“夜以继日”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一》:“今齐国丈夫耕,女子织,~,不足以奉上。”【词语夜以接日】  成语:夜以接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