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殷鉴不远

殷鉴不远

诗经.大雅.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殷,指殷商;夏后,指夏桀,夏桀荒淫暴虐,为商汤所灭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可以做为殷商的借鉴并不远,被商灭亡的夏朝的沉痛教训,便是一面镜子。这也就是说,殷商的后代应以夏亡为鉴戒。

诗经.大雅.文王》中则说:“宜鉴于殷,骏(严)命不易。”

后以殷鉴不远泛指前车之鉴就在眼前;殷鉴,则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前事。

宋书.袁湛传》引袁豹《伐蜀檄》:“故知逆顺有势,难以力抗,斯又目前殷鉴深切著明者也。”徐特立《送董老赴京》诗:“回思百年史,殷鉴即长城。”


主谓 鉴,鉴戒。殷人灭夏,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。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,应该引以为戒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梁启超《与上海某某等极馆主笔书》:“~,吾辈岂宜尤而效之。”△用于说明必须重视鉴戒。→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 引为鉴戒 鉴往知来以往鉴来 前车之鉴 ↔重蹈覆辙


【典源】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宜鉴于殷,骏命不易。”《诗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

【今译】 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 中讲,殷商可鉴察的明镜不远,就在夏代。这是一首讽谏周王的诗,诗中指斥商纣王,以借古讽今。夏末桀无道,商汤诛灭了桀; 商末纣无道,周武王又诛灭了商纣王。所以今天的周王,也应以前世为戒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可以作为鉴戒的前事。

【典形】 商鉴、夏为殷鉴、殷鉴。

【示例】

〔商鉴〕 宋·苏轼《骊山三绝句》之三:“咫尺秦陵是商鉴,朝元何必苦跻攀。”

〔夏为殷鉴〕 宋·李清照《语溪中兴颂碑》:“夏为殷鉴当深戒,简策汉青今具在。”

〔殷鉴〕 唐·白居易《批百僚严缓等表》:“垂作孙谋,每惧乎失坠; 取为殷鉴,遂饰以丹青。”


【词语殷鉴不远】  成语:殷鉴不远汉语词典:殷鉴不远

猜你喜欢

  • 伐荻人

    南朝.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四:“宋武帝裕字德舆,小字寄奴,微时伐荻新洲,见大蛇长数丈,射之,伤。明日复至洲里,闻有杵四声,往视之,见童子数人,皆青衣捣药。问其故,答曰:‘我王为刘寄奴所射,合散敷之。’

  • 怀沙

    《史记.屈贾列传》载:《楚辞.九章.怀沙》为屈原自投汨罗江前的绝笔,述其怀沙砾以自沉的缘由。后以“怀沙”为因忠愤而投水死义的典故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名实》:“此古人之所以怀沙负石,赴流鱼葬,而不堪与之同

  • 南塘一出

    《晋书.祖逖传》:“逖以社稷倾覆,常怀振复之志。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,逖遇之如子弟。时扬土大饥,此辈多为盗窃,攻剽富室,逖抚慰问之曰:‘比复南塘一出不?’或为吏所绳,逖辄拥护救解之。谈者以此少逖(少,以

  • 遂心应手

    犹得心应手。形容运用自如。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八章:“兴哥,阿鹊在向你报喜呢,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。”见“得心应手”。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》8章:“兴哥,阿鹊在向你报喜呢,你到了窑上一定~的。”【

  • 台中妙

    源见“一台二妙”。赞美才艺负有盛名之人。唐钱起《送马员外拜官觐省》诗:“笔精已许台中妙,剑术还令世上闻。”

  • 尤悔

    《论语.为政》:“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”后以“尤悔”谓过失和悔恨。《汉书.叙传下》:“浅为尤悔,深作敦害。”清顾炎武《赴东》诗之一:“人生中古馀,谁能免尤悔?”【词语尤悔】   汉语大词典:尤

  • 陈群戚容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魏文帝受禅,陈群有戚容。帝问曰:‘朕应天受命,卿何以不乐?’群曰:‘臣与华歆,服膺先朝,今虽欣圣化,犹义形于色。”三国时,曹丕受禅登基。群臣兴高彩烈,唯有陈群表现出忧戚之容色。文

  • 杀生之柄

    《汉书.公孙弘传》:“擅杀生之柄,通壅塞之涂,权轻重之数,论得失之道,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,谓之术。”柄:权力。能够执掌生杀大权,善于疏通壅塞的蔽政与言路,足以权衡轻重缓急,懂得如何为得,如何为失,使得

  • 珠离合浦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比喻暂时失去心爱的人或物。清李渔《意中缘.画遇》:“剑合延津终有日,珠离合浦不须忧。”

  • 旧蹄

    源见“得鱼忘荃”。喻指达到目的的凭借、手段。清王夫之《补落花诗》之八:“逸情交臂多相失,求兔何劳问旧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