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:“长之育之,亭之毒之,养之覆之。”高亨正诂:“‘亭’当读作‘成’,‘毒’当读作‘熟’,皆音同通用。”后以“亭毒”引申为养育,化育。《文选.刘孝标〈辨命论〉》:“生之无亭毒之心,死之岂虔刘之志
参见:三寸之舌见“三寸之舌”。《三国演义》45回:“亮(诸葛亮)借一帆风,直至江东,凭~,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。”【词语三寸不烂之舌】 成语:三寸不烂之舌汉语大词典:三寸不烂之舌
宋.邵博《邵氏闻见后录》卷十九:“刘梦得(唐.刘禹锡字)作九日诗,欲用糕字,以五经中无之,辍不复为。宋子京(宋祁字。)以为不然,故子京九日食糕,有咏云:‘飙馆轻霜拂曙袍,糗糍(音qiǔcì,糗是炒熟的
山中的滴水,时闻长久可以穿石,比喻有志者只要坚持不懈,便能成功。汉代刘向《说苑.正谏》:“泰山之溜穿石,引绳久之,乃以栔木,水非石之钻,绳非木之锯也,而渐靡使之然。”栔:同“契”,刻。【词语山溜穿石】
同“金马玉堂”。宋朱长文《墨池编》卷三:“蔡仲远、沈睿达之徒,皆彬彬可观,予固未量其至,安敢品之。然金闺 玉堂之士,布衣韦带之流,岂乏能者哉!”【词语金闺玉堂】 成语:金闺玉堂汉语大词典:金闺玉堂
《庄子.骈拇》:“属其性乎五色,虽通如离朱,非吾所谓明也。”属,系,以此系彼称做属,就是归属、隶属的意思。音shǔ。通,达到。庄子此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一味地追求目明而醉心于察辨五色上,即使能达到离朱之
同“千头木奴”。明汤显祖《岭外初归读王恒叔点苍山寄示五岳游欣然成韵》:“也学素封千树橘,还留中妇一眠蚕。”
亦作“老蚌出珠”。已经衰老的蚌又生出了珍珠。比喻晚年得贤子。东汉末,京兆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人韦端,凉州牧征为太仆,两个儿子韦康(字元将)、韦诞(字仲将)也居官,一家荣耀,时人称慕。韦康、韦诞先后拜访
排干湖塘的水去捉鱼,并非得不到鱼,而是明年则无鱼可捉。 比喻只顾目前利益,却损坏了长远利益。语出《吕氏春秋.义赏》:“泽竭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”唐.吴兢《贞观政要.纳谏》:“臣闻竭泽而渔,非
亦作“萧墙之患”,意指内乱。《论语.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颛( ㄓㄨㄢ zhuān 专)臾:鲁国的附庸国。萧墙:门屏。当时,季孙是鲁国的大夫,孔子的学生冉求做他的家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