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求田问舍

求田问舍

意为买田置屋,只知为个人生活打算,没有远大志向。陈登(事迹见“元龙高卧”条)在许汜拜访时,对他很不礼貌,不和他谈话,让他睡下床,自己睡高床。刘备对许汜说:“你有国士之名,如今天下大乱,帝王流离失所,人人希望你能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志,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,没有可取的言论,这是陈登所憎恶的,怎能会和你交谈呢?如果你是小人,他会睡在百尺高的楼上,让你睡在地上,哪里仅是上下床之间呢?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卷7第229页:“备曰:‘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,何缘当与君语?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于地,何但上下床之间邪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:“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”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8卷:“如今这些贪人,拥着娇妻美妾,求田问舍,损人肥己,搬斤播两,何等肚肠!”


并列 求买田地,购置房舍。指只求一己之安乐,而忘济世之大志。语出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。”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:“~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”△贬义。用来形容胸无大志的人。↔济世安民 毁家纾难。也作“问舍求田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:“陈登者,字元龙,在广陵有威名。……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,表与备共论天下人,汜曰:‘陈元龙湖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’……备问汜:‘君言豪,宁有事邪?’汜曰:‘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,自上大床卧,使客卧下床。’备曰:‘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,何缘当与君语? 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于地,何但上下床之间邪?’”

【今译】 三国时陈登 (字元龙) 很有威名。后来许汜与刘备同在荆州牧刘表处做客,三人谈论天下人士,许汜说:“陈元龙是江湖上人,还有粗豪之气。”刘备问他:“你说他粗豪,有什么事实吗?”许汜说:“我过去避乱过下邳,见到陈元龙。元龙一点待客之意没有,不与我说话,晚上自己睡大床,让客人睡下床。”刘备说:“你有国士的名声,现在天下大乱,皇帝失位,你本应该忧国忘家,出来挽救时势。可你却四处打听,只想置买田舍,言论没有一点可采纳之处,这正是元龙所厌恶的,怎么会与你谈话呢? 要是我,准备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,让你睡在地上,岂止上下床之间呢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无大志,只顾家业田产; 也用以指置田归隐。

【典形】 乱世求田、求舍问田、求田、求田问舍、问舍、问舍求田、问田、问田舍、笑求田、元龙不求田、求田计。

【示例】

〔乱世求田〕 明·高启《客舍寒食次周著作》:“乱世求田虽自笑,少年当路竟谁攀?”

〔求舍问田〕 宋·陈师道《答颜生见寄》:“求舍问田真得计,临流据石有余清。”

〔求田〕 宋·王安石《平甫如通州寄之》:“平世自无忧国士,求田应不忤陈登。”

〔求田问舍〕 宋·辛弃疾 《水龙吟》:“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”

〔问舍〕 南朝梁·高爽《往晋陵联句》:“问舍且求田,音乱无可择。”

〔问舍求田〕 清·黄鷟来《岁暮杂感》之四:“雄谈扪虱人偏远,问舍求田道亦穷。”

〔问田〕 清·唐孙华《次韵答王随庵》:“巧输司马难从宦,才避元龙合问田。”

〔笑求田〕 宋·曾巩《赠张伯常之郢见过》:“志大肯悲同抱璞,识高宁许笑求田。”


【词语求田问舍】  成语:求田问舍汉语词典:求田问舍

猜你喜欢

  • 商羊舞

    汉.刘向《说苑.辨物》:“其后齐有飞鸟,一足,来下止于殿前,舒翅而跳。齐侯(指齐景公)大怪之,又使聘问孔子。孔子曰:‘此名商羊,急告民趋治沟渠,天将大雨。’于是如之,天果大雨。”汉.王充《论衡.变动》

  • 置醴筵空

    源见“楚筵辞醴”。谓待客简慢。五代徐铉《和方泰州见寄》:“置醴筵空情岂尽,投湘文就思如凝。”

  • 星坼台衡

    同“星坼中台”。唐杜甫《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》诗:“星坼台衡地,曾为人所怜。”

  • 陈平车

    源见“长者辙”。访问居穷巷的贤士陈平的车子。即长者车。清赵执信《二日南村以小舟见邀冒雪至其寓斋》诗:“屋埋袁安雪,巷绝陈平车。”

  • 姜被

    《后汉书.姜肱传》:“姜肱字伯淮,彭域广戚人也。家世名族。肱与二弟仲海、季江俱以孝行著闻。其友爱天至,常共卧起。”其后注引《谢承书》曰:“肱性笃孝,事继母克勤。母既年少,又严厉。肱感《恺风》之孝,兄弟

  • 父召无诺,君命召不俟驾

    诺:应诺。 父亲召唤,来不及应诺,马上就起身;君主召唤,不等待车马驾好就先走了。 意谓对君父的召唤,迫不及待地趋赴。表示恭敬之至。语出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:“《礼》曰:‘父召无诺,君命召不俟驾。’”

  • 鞭巨石

    同“鞭石”。清王士禛《同杨西印副使蔡馠若秀才夜登观音山眺曲阿后湖》诗:“东吴菰芦有君辈,力鞭巨石驱神鳌。”

  • 图画上云台

    源见“云台画像”。谓建立功勋,获得殊荣。清洪昇《长生殿.剿寇》:“拥大将,气雄哉,合图画上云台。”

  • 疾在膏肓

    源见“病入膏肓”。谓病情险恶,不可医治。唐 周昙《咏史诗.晋景公》:“晋侯徒有秦医缓,疾在膏肓救已迟。”

  • 顾甑

    源见“堕甑”。谓徒劳无益的举动。清汪懋麟《题孟生像》:“手挥白羽看山坐,不是寻常顾甑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