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炀灶

炀灶

战国策.赵策三》:“卫灵公近雍疸(一作痈疽)、弥子瑕。二人者,专君之势以蔽左右。复涂侦(卫人)谓君曰:‘昔日臣梦见君。’君曰:‘子何梦?’曰:‘梦见灶君。’君忿然作色曰:‘吾闻梦见人君者,梦见日。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,有说则可,无说则死。’对曰:‘日,并烛(照亮)天下者也,一物不能蔽也。若灶则不然,前之人炀(炙烤),则后之人无从见也。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,是以梦见灶君。’君曰:‘善。’于是,因废雍疸、弥子瑕,而立司空狗。”

此事又见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。

战国时,卫灵公宠信倭臣雍疸、弥子瑕,使忠谏之路遭到了堵塞。卫人复涂侦,以梦见灶君为假说,以“炀灶”为比喻,陈说小人当道,使君主遭受蒙蔽,以至堵塞言路的危害,终于说服了卫灵公,废弃了雍疸、弥子瑕等一班奸宄之臣。

旧因以“炀灶”比喻佞臣当道,蒙蔽国君。

明.范世彦《磨忠记》十四“群忠会奏”:“俺做官的非图荣耀,君侧欲与除炀灶。”

若用“炀灶谏君”,则是指规劝亲贤臣,远小人。


【词语炀灶】   汉语词典:炀灶

猜你喜欢

  • 铭鼎

    《礼记.祭统》:“夫鼎有铭,铭者自名也,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,而明著之后世者也。”郑玄注:“铭,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。自名,谓称扬其先祖之德,著己名于下。”指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。后以“铭鼎”喻指建

  • 挟冰求温

    挟着冰块以求温暖。比喻适得其反。高柔(174-263年),陈留围(今河南开封一带)人,初从曹操为颖川太守,魏文帝曹丕即位,以之为治书侍御史。明帝曹叡时封延寿亭侯。齐王曹芳时转为太常,寻迁司空、司徒。后

  • 飨爰居

    源见“鲁禽情”。喻高士不耐世俗烦嚣。南朝 梁江淹《嵇中散言志》诗:“《咸池》飨爰居,钟鼓或愁辛。”

  • 吾舌犹存

    同“舌存”。清 黄遵守《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》:“未知吾舌犹存否,终望臣饥得食诸。”

  • 天雨花

    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五《分别功德品》:“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,虚空中雨曼陀罗华,摩诃曼陀罗华,以散无量百十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。”佛教传说:佛祖说法,感动天神,诸天雨各色香花,於虚空中缤纷乱坠

  • 食言而肥

    形容屡次违背诺言,说话不算数。公元前470年,鲁哀公自越国访问回国。季康子、孟武伯两个大夫到南郊去迎接他。哀公的宠臣郭重为哀公驾车,见到他们来接,便对鲁哀公说,这两人说了您不少坏话,请您当面追究他们。

  • 侏儒

    源见“索米长安”。借指庸碌小人。清钱谦益《送郭中书赵督师袁公幕》诗:“丈夫九尺身,岂肯随侏儒。”【词语侏儒】   汉语大词典:侏儒

  • 东壁光

    同“东壁明”。唐陆龟蒙《奉和袭美二游诗.徐诗》:“炅然东壁光,与月争流天。”

  • 孟乐

    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”后因以“孟乐”称人生主要的快乐。宋邵雍《答人放言》诗:“已全孟乐君无限,未识蘧非我有馀。”

  • 桥玄酒

    源见“斗酒只鸡”。指祭品。清毛奇龄《将归赠丘四象随》诗:“况曾仗节急朋友,一死一生见要久。白马南驰范巨车,炙鸡远酹桥玄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