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粲登楼

王粲登楼

文选》卷十一王仲宣(粲)《登楼赋》:登兹楼以四望兮,聊暇日以销忧。……情眷眷以怀旧兮,孰忧思之可任。凭轩槛以遥望兮,向北风而开襟。……悲旧乡之壅隔兮,涕横坠而弗禁。”

王粲所登之楼为何地?据唐.李善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曰:“当阳县城楼,王仲宣登之而作赋。”汉末天下大乱,王粲避战祸来到荆州,曾写下名篇《登楼赋》,以抒发感时怀乡之情。后用作咏叹流落他乡失意怀土的典故,多用以表示滞留荆楚。

唐.戴叙伦《赠司空拾遗》:“陈琳草奏才还在,王粲登楼兴不赊。”此以王粲比拟贬谪江陵长林的司空曙。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:“ (王粲)年十七,司徒辟,诏除黄门侍郎,以西京扰乱,皆不就。乃之荆州依刘表。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(tuo),不甚重也。” 《文选·王粲〈登楼赋〉》 李善注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曰:“当阳县城楼,王仲宣登之而作赋。”刘良注:“仲宣避难荆州,依刘表,遂登江陵城楼,因怀归而有此作,述其进退危惧之状。”王粲《登楼赋》:“登兹楼以四望兮,聊暇日以销忧。览斯宇之所处兮,实显敞而寡仇。……华实蔽野,黍稷盈畴。虽信美而非吾土兮,曾何足以少留! 遭纷浊而迁逝兮,漫逾纪以迄今。情眷眷而怀归兮,孰忧思之可任……人情同于怀土兮,岂穷达而异心!……”

【今译】 三国时王粲字仲宣,山阳高

平 (今山东省金乡一带) 人,他少时即有文名,受到蔡邕赏识,十七岁时朝廷征召他为黄门侍郎,他没有应召,南去荆州投靠刘表。刘表看他其貌不扬,身体又瘦弱,不甚重视他。王粲在荆州不得意,又怀念故乡,因登城楼作赋,抒发自己怀念家乡的苦闷心情。赋的大意为:“登上城楼四下眺望,在这闲暇的日子消消烦忧。看这座城所在的地方,实在开阔而平旷。庄稼茂盛,布满了田畴。景物如此美好可并非我的家乡,有什么值得在此滞留! 遭逢世乱而迁徙南来,消磨岁月直到如今。乡情恋恋心想归去,什么可以负担这沉重的忧思? 人人心里都眷念故土,不论穷富贵贱都是一样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羁旅异乡,思念故土的情怀; 或以“依刘”等指依附他人。

【典形】 粲登楼、粲公楼、登楼、非吾土、赋登楼、赋异乡、刘依、事刘、思家王粲、王粲登楼、王粲赋、王粲楼、王生悲异国、无刘表、信美非吾土、依刘、依刘表、依人王粲、仲宣哀、仲宣怀远、仲宣楼、仲宣去国、仲宣赋、思乡王粲、悲王粲、高楼忆仲宣、王粲赋归欤、王粲殊方泪、飘零王粲、登楼王粲、登临仲宣、仲宣依人、去国王粲、王粲依人、登楼赋、依刘赋。

【示例】

〔粲登楼〕 清·黄景仁《水调歌头·仇二以湖湘道远》:“离击筑,驩弹铗,粲登楼。仆虽不及若辈,颇抱古今愁。”

〔粲公楼〕 唐·杜牧《题水西寺》:“含情碧溪水,重上粲公楼。”

〔登楼〕 宋·文天祥《酹江月·和友驿中言别》:“横槊题诗,登楼作赋,万事空中雪。”

〔非吾土〕 南朝宋·鲍照《梦还诗》:“此土非吾土,慷慨当诉谁?”

〔赋登楼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答邦直子由》:“无事会须成好饮,思归时欲赋登楼。”

〔赋异乡〕 宋·陈师道《再和寇十一》之一:“马游从昔哀吾老,王粲当年赋异乡。”

〔刘依〕 元·耶律楚材《和张敏之鸣凤曲韵》:“有材希晋用,失志欲刘依。”

〔事刘〕 明·陈子龙《经王粲墓》:“从军神武终依魏,作赋悲凉且事刘。”

〔思家王粲〕 清·李鍼《杂感》:“叹逝陆机同阅世,思家王粲独登楼。”

〔王粲登楼〕 宋·周密《一萼红·登蓬莱阁有感》:“故国山川,故园心眼,还似王粲登楼。”

〔王粲赋〕 明·何景明 《秋兴》:“去国尚思王粲赋,逢时空惜贾生才。”

〔王粲楼〕 唐·张九龄《侯使石头驿楼》:“自守陈蕃榻,常登王粲楼。”

〔王生悲异国〕 明·唐寅《霜中望月怅然兴怀》:“不是王生悲异国,自缘风物重沾襟。”

〔无刘表〕 明·杨慎《鹧鸪天·北岩寺酒阑书感》:“侧身天地无刘表,徙倚阑干日又斜。”

〔信美非吾土〕 晋·潘岳《在怀县作》之二:“信美非吾土,只搅怀归志。”

〔依刘〕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烽烟满郡州,南北从军走; 叹朝秦暮楚,三载依刘。”

〔依刘表〕 唐·杜甫《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》:“径欲依刘表,还疑厌称衡。”

〔依人王粲〕明·岑征《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》:“避地少陵犹寄食,依人王粲漫从军。”

〔仲宣哀〕 唐·杜甫《秋日荆南述怀》:“苍茫步兵哭,展转仲宣哀。”

〔仲宣怀远〕 宋·李清照 《鹧鸪天》:“秋已尽,日犹长,仲宣怀远更凄凉。”

〔仲宣楼〕 明·冯惟敏《新水令·访沈青门乞画》:“怎不上仲宣楼? 也不驾剡溪舟?”


【词语王粲登楼】  成语:王粲登楼汉语词典:王粲登楼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唾壶中泪

    同“玉壶盛泪”。清刘嗣绾《迈陂塘.夜来香》词:“更无玉唾壶中泪,小字灵芸争羡。”

  • 李赤

    唐柳宗元《李赤传》载:江湖浪人名李赤,自夸其诗类李白。后为厕鬼所迷,以入厕为升堂,坠入厕中而死。后因以“李赤”为心性迷惑之典。宋李清照《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》:“局天扣地,敢效谈娘之善诉;升堂入室,素非

  • 登台拜将

    同“登坛拜将”。《说岳全传》四回:“这沥泉原是神物,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。”连动 登上高台,被授予将领职位。语出《说岳全传》4回:“这沥泉原是神物,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”。诸义平《第二十九标首义纪实》

  • 荻画

    以荻枝画地学写字。《宋史.欧阳修传》:“四岁而孤,母郑,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”

  • 忧鱼

    源见“微禹叹”。谓担心水患。唐韩愈孟郊《秋雨联句》:“水怒已倒流,阴繁恐凝害。忧鱼思舟楫,感禹勤畎浍。”【词语忧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忧鱼

  • 谢傅东山

    源见“东山再起”。指谢安退隐东山。明屠隆《綵毫记.夫妻玩赏》:“谢傅 东山雅自期,白云明月是心知。”

  • 温席扇枕

    《东观汉记.黄香传》:“黄香,字文彊,江夏 安路人也。父况,举孝廉,为郡五官掾,贫无奴仆,香躬执勤苦,尽心供养。冬无被裤,而亲极滋味,暑即扇床枕,寒即以身温席。”后以“温席扇枕”形容子女至孝,侍奉父母

  • 白社游

    源见“洛阳社”。指隐居。唐王绩《晚年叙志示翟处士》诗:“失路青门隐,藏名白社游。”

  • 抗尘

    同“抗尘走俗”。宋王安石《上集贤相公启》:“为吏南州,抗尘末路。”【词语抗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抗尘

  • 丹凤诏

    同“凤书”。唐戴叔伦《赠司空拾遗》诗:“望阙未承丹凤诏,开门空对楚人家。”【词语丹凤诏】   汉语大词典:丹凤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