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用夏变夷

用夏变夷

夏:古代指中原地区的华夏族。夷:古代泛指中原地区以外各民族。 旧指用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来改变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也。”宋.王安石《百寮贺复熙河路表》:“用夏变夷,以今准古,是基新命,厥迈往图。”明.张岱《竹皮冠铭》:“古者以冠,用夏变夷,不忘汉制,故用竹皮。”后也泛指用中国文化影响外国。《慈禧太后演义》一三回:“大学士倭仁、御史张盛藻等,统是顽固老朽,平时守着用夏变夷的古训,把新政、新学批驳得一钱不值。”


偏正 夏,诸夏,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,后泛指中国;夷,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。谓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。也泛指以中国的文化影响外国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~者,未闻变于夷者也。”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诛妖檄文》:“~,斩邪留正。”△旧作褒义。用于强调汉族对各少数民族、中国对外国的影响方面。↔崇洋媚外 以夷制夷


【词语用夏变夷】  成语:用夏变夷汉语词典:用夏变夷

猜你喜欢

  • 梦中得鹿

    同“梦中蕉鹿”。清袁枚《题万华亭持筹握算图》诗:“梦中得鹿尚可喜,何况开卷即见青蚨来。”

  • 子敬琴亡

    源见“人琴俱亡”。哀悼亡故弟兄或友人。唐窦蒙《题弟臮述书赋后》诗:“季江留被在,子敬与琴亡。”清毛奇龄《舟过渔林关望沈功宗墓》诗:“深怜子敬琴亡后,恐负桥玄车过时。”

  • 机断

    源见“乐羊之织”。用以称颂女子贤德助夫。明徐渭《王先生示其夫人哀词》:“机断旧成羊子学,饭余今忆孟光眉。”【词语机断】   汉语大词典:机断

  • 鼷鼠饮河

    同“偃鼠饮河”。清 刘文培《南山虎》:“驱尔如羊尔首俯,鼷鼠饮河只满腹。”主谓 鼷鼠到河里饮水不过满腹。比喻欲望非常有限。清·刘文培《南山虎》:“驱尔如羊尔首俯,~只满腹。”△多用于节欲方面。【词语鼷

  • 偷桃小儿

    同“窃桃儿”。元虞集《王母图》诗:“偷桃小儿痴且妍,恃恩无赖更蒙怜。”

  • 入宝山空手归

    见“如入宝山空手回”。《儒林外史》13回:“放着这样一注大财不会发,岂不是‘如~’?”

  • 乐生负谤

    参见:乐毅见猜

  • 白杨多悲风,萧萧愁杀人

    白杨:树名。又名毛白杨,俗名大叶杨。古人多植于墓地。萧萧:风声。 白杨树上的瑟瑟风声,听起来使人悲愁欲绝。语出《文选.古诗十九首》:“古墓犁为田,松柏摧为薪,白杨多悲风,萧萧愁杀人。”宋.王谠《唐语

  • 风火生

    《南史.曹景宗传》:“景宗谓所亲曰:‘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,拓弓弦作礔砺声,箭如饿鸱叫,平泽中逐獐,数肋射之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,此乐使人忘死,不知老之将至。’”南朝齐游击将军曹

  • 射策

    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。由主试者事先拟试题,写在简策上,分为甲乙两科,列置案上。应试者随意选取,当场据题作答。主试者按题目难易和所答内容而定优劣。后以此为典,泛指考试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78《萧望之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