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田光伏剑

田光伏剑

指田光用剑自杀,表示不泄露国家机密。后以此典比喻义士信守诺言,不负重托。田光(?——前227年),战国时燕(Yān烟)国(都蓟,今北京城西南)侠士,为人智深而勇毅。因鞠武推荐,得与燕太子姬丹交往,燕太子姬丹与他谋划刺杀秦王政(即秦始皇)以报仇,田光力荐荆轲(Kē科)可以差遣。燕太子姬丹说:“希望通过田先生能够与荆轲结交,行吗?”田光说:“遵命。”立即起身,快步走出。燕太子姬丹送出门口,郑重嘱咐道:“我所陈述,先生所言,都是国家大事,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啊!”田光俯身笑着说:“是。”田光曲背弯腰走去见荆轲,说道:“我与您要好,燕国人没有人不知道。现在燕太子姬丹听说我强壮时之作为,不知道我身体不及以前,他宠幸告诉我说:‘燕国和秦国不能两立,希望先生注意。’已把您介绍给燕太子姬丹,希望你拜访太子于宫中。”荆轲说:“谨领教。”田光说:“我听说过,年长有德之人行事,不让别人怀疑他。今燕太子姬丹告诫我说:‘我们所说,是国家大事,希望先生不要泄露。’这说明太子怀疑我。一个人之行为如果让别人怀疑。就不是有节操、有骨气。”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,说道:“希望您即刻去见燕太子姬丹,就说我田光已死,以表明不会泄露。”于是割颈自杀而死。”此典又作“田光义”、“田光刎头”、“田光血”、“刎田光”、“田光一死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6《刺客列传·田光》2530页:“太子曰:‘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,可乎?’田光曰:‘敬诺。’即起,趋出。太子送至门,戒曰:‘丹所报,先生所言者,国之大事也,愿先生勿泄也!’田光俯而笑曰:‘诺。’偻(lǚ旅,曲背弯腰)行见荆卿,曰:‘光与子相善,燕国莫不知。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,不知吾形已不逮(dài待,及)也,幸而教之曰:燕秦不两立,愿先生留意也。光窃不自外,言足下于太子也,愿足下过太子于宫。’荆轲曰:‘谨奉教。’田光曰:‘吾闻之。长者为行,不使人疑之。今太子告光曰:所言者,国之大事也,愿先生勿泄,是太子疑光也。夫为行而使人疑之,非节(节操)侠(侠义)也。’欲自杀以激荆卿,曰:‘愿足下急过太子,言光已死。明不言也。’因遂自刎而死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故田光伏剑于北燕,公叔毕命于西秦。” 唐·陈子昂《燕太子》:“一闻田光义,匕首赠千金。” 明·李东阳《易水行》:“田光刎头如拔毛,于期血射秦云高。” 清·赵执信《督亢怀古》:“但隆郭隗礼,不洒田光血。” 清·黄景仁《烈士行》:“击衣呼豫让,向风刎田光。” 清·刘震《易水歌》:“田光一死今古难,荆轲入秦发冲冠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 (燕)太子曰:‘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,可乎?’田光曰:‘敬诺。’即起,趋出。太子送之至门,曰:‘丹所报,先生所言者,国大事也,愿先生勿泄也。’田光俛而笑曰:‘诺。’偻行见荆轲,曰:‘光与子相善,燕国莫不知。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,不知吾形已不逮也,幸而教之曰:“燕秦不两立,愿先生留意也。”光窃不自外,言足下于太子,愿足下过太子于宫。’荆轲曰:‘谨奉教。’田光曰:‘光闻长者之行,不使人疑之,今太子疑光也。夫为行使人疑之,非节侠士也。’欲自杀以激荆轲,曰:‘愿足下急过太子,言光已死,明不言也。’遂自刭而死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田光是燕国的侠义之士,燕太子丹为报秦国之仇,想托附田光,田光因自己年老,向太子丹推荐荆轲,太子丹说:“想通过先生结交荆轲,可以吗?”田光说:“完全可以。”马上起立走出。太子丹送他至门,说:“我所告知您的,先生所说的,都是国家大事,希望先生不要说出去。”田光俯身笑道:“好。”田光去见荆轲,说:“我与你友好,燕国无人不知。但我已年老,太子希望我帮他复仇,我向他推荐了你,望你去宫中见太子。”荆轲说:“一定按您说的办。”田光又说:“我听说长者的行为,不应使人怀疑。今太子嘱咐我,不要说出这件事,是太子对我不放心。行为让人不放心,称不上是侠义之士了。”想以自杀激励荆轲,说:“请你马上去见太子,就说我已死,肯定不会泄露了。”于是自刎而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义士信守诺言,不负所托,不惜生命。

【典形】 田光伏剑、田光刎头、田光血、田光一死、田光义、刎田光、何忍见田光、田光老矣。

【示例】

〔田光伏剑〕 三国·曹植《七启》:“故田光伏剑于北燕,公叔毕命于西秦。”

〔田光刎头〕 明·李东阳 《易水行》:“田光刎头如拔毛,于期血射秦云高。”

〔田光血〕 清·赵执信《督亢怀古》:“但隆郭隗礼,不洒田光血。”

〔田光一死〕 清·刘震《易水歌》:“田光一死今古难,荆轲入秦发冲冠。”

〔田光义〕 唐·陈子昂《燕太子》:“一闻田光义,匕首赠千金。”

〔刎田光〕 清·黄景仁《烈士行》:“击衣呼豫让,向风刎田光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灰移火变

    源见“灰管”、“改火”。指节令改变。南朝 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黄钟十一月》:“日往月来,灰移火变。”【词语灰移火变】  成语:灰移火变汉语大词典:灰移火变

  • 江海相忘

    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谓相互分离。宋苏轼《送穆岳州》诗:“江海相忘十五年,羡公松柏蔚苍颜。”

  • 飣座梨

    《新唐书.崔远传》:“远有文而风致整峻,世慕其为人,目曰‘飣座梨’,言座所珍也。”飣座梨,席间供陈设之梨。比喻受人敬慕的秀异之士。宋王禹偁《送仆射相公赴西京》诗:“康济荒年谷,风标飣座梨。”清赵翼《竹

  • 簪白柰

    《晋书.成恭杜皇后传》:“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,望之如素柰,传言天公织女死,至是而后崩。”白柰,即茉莉花,后用作丧事的饰花。因以“簪白柰”用作哀悼皇后逝世的典故。宋洪迈《容斋四笔.用柰花事》:“绍兴五年

  • 柬箭不折

    束,捆系。若干箭捆在一起则不易折断。比喻众人同心同德,团结一致则坚不可摧。事出北魏时鲜卑人阿豺。阿豺,无字,辽东鲜卑吐谷浑后人,继兄车骑将军树洛干而立,自号骠骑将军;又因部内多黄沙之地,数百里不生草木

  • 二竖为虐

    竖:小子。虐:害人。《左传.成公十年》载晋侯病重,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,医生尚未到达,晋侯就梦见自己的病化作两个孩子在对话,说是要逃到膏肓之间(心下膈上)躲起来,因为据说那是医生药物所不能到达的地方。后

  • 耆英社

    源见“洛阳耆英会”。年高望重者的会社。宋刘克庄《鹊桥仙.林侍郎生日》词:“出通明殿,入耆英社,谁似侍郎洪福?”【词语耆英社】   汉语大词典:耆英社

  • 阳台云雨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喻男女欢会。唐李白《出妓金陵子呈卢六》诗之一:“楼中见我金陵子,何似阳台云雨人。”南唐 严续姬《赠别》诗:“风柳摇摇无定枝,阳台云雨梦中归。”偏正 指男女欢会之事。语本战国楚·宋玉《

  • 斗筲小人

    《论语.子路》:“〔子贡问孔子〕曰:‘今之从政者何如?’子曰:‘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’”斗,量器,容十升。筲,竹器,容二十升。后以“斗筲小人”指才识短浅、气量狭窄的小人。《资治通鉴.汉灵帝光和元年

  • 回日画眉看

    唐.孟棨《本事诗.情感篇》:“朱滔括兵,不择士族。有士子,容止可观,滔召问有妻否?曰有。即令作《寄内诗》,援笔立成。词曰:‘握笔题诗易,荷戟征戍难。惯从鸳被暖,怯向雁门寒。瘦尽宽衣带,啼多渍枕檀(浅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