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疾雷不及掩耳

疾雷不及掩耳

周代吕望《六韬.龙韬.军势》:“巧者一决而不犹豫,是以疾雷不及掩耳。”

雷声突作,使人来不及掩住耳朵。用作比喻突发的事情或迅速的行动,使人猝不及防的典故。

清.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:“他们或者未必起身,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,拿了就走,必不使一名漏网。”


主谓 突然的响雷使人来不及掩住耳朵。比喻来势突然猛烈,来不及防备。语出《六韬·龙韬》:“是以疾雷不及掩耳,迅电不及瞑目。”《六韬·军势》:“善者从而不择,巧者一决而不犹豫,故~,卒电不及瞬目。”△用于写情势变化迅速。也作“疾雷不及塞耳”、“疾雷不暇掩耳”、“捷雷不及掩耳”、“迅雷不及掩耳”。


【词语疾雷不及掩耳】  成语:疾雷不及掩耳汉语词典:疾雷不及掩耳

猜你喜欢

  • 盍彻

    《论语.颜渊》:“哀公问于有若曰:‘年饥,用不足,如之何?’有若对曰:‘盍彻乎?’”谓何不用周代十分抽一的税率。有若认为薄赋则民足,民足则君亦足。后因以“盍彻”指施行仁政。宋苏轼《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

  • 瑰迈

    意谓文笔秀逸洗炼。《新唐书.李商隐传》:“商隐初为文,瑰迈奇古。”【词语瑰迈】   汉语大词典:瑰迈

  • 缑岭调笙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形容清雅脱俗。清冯登府《祝英台近.题叶小鸾二王帖释文》词:“最怜缑岭调笙,月凉花淡,万一有彩鸾消息。”

  • 杯影弓蛇

    同“杯弓蛇影”。清无名氏《十醋记.起兵》:“我略沾濡御辇龙车,满朝臣杯影弓蛇。”

  • 出告反面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为人子者,出必告,反必面,所游必有常,所习必有业。”后以“出告反面”谓外出和返回都要告诉父母或长辈。《南史.张稷传》:“出告反面,如事生焉。”《旧五代史.张仁愿传》:“兄仁颖,梁朝

  • 云台像

    同“云台画像”。唐方干《题严子陵祠》诗之一:“先生不入云台像,赢得桐江万古名。”【词语云台像】   汉语大词典:云台像

  • 蔡琰辨琴

    《蔡琰别传》载:东汉中郎将蔡邕,一次于夜间弹琴,弦断折一根,六岁之女蔡琰听到,立即说“断的是第二弦”。蔡邕故意又断去一根,然后问女儿,回答说“第四弦”。所说无一错误。后以“蔡琰辨琴”为咏才女通晓音律的

  • 侯白

    《隋书.侯白传》载:侯白,隋 魏郡人,字君素,好学有捷才,性滑稽,善巧辩,好为诽谐杂说,著《旌异记》十五卷、《启颜录》十卷。后因以为伶人善戏谑者之称。唐无名氏《玉泉子》:“白敏中为相,尝欲以前进士侯温

  • 彼何人斯

    斯:语助词。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啊”。 他是个什么人啊? 有时带有轻蔑的意味。语出《诗.小雅.何人斯》:“彼何人斯,其心孔艰。”唐.裴鉶《传奇.萧旷》:“俄闻洛水之上有长叹者,渐相逼,乃一美人。旷因

  • 骨节专车

    源见“后至之诛”。谓骨节极大可装满一车厢,咏异闻奇物。宋梅尧臣《青龙海上观潮》诗:“推鳞伐肉走千艘,骨节专车无大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