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揽辔澄清”。指为安定天下而操劳的豪情壮志。宋李曾伯《水调歌头.庚子送周昞仲赴江东幕》词:“簪履盛元幕,领袖属英游。登车揽辔余事,何止客诸侯?”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七七八引晋·司马彪《续汉书
《左传.隐公元年》:“(庄公)遂置姜氏于城颍,而誓之曰:‘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’既而悔之。”颍考叔想出一个办法对郑庄公说:“君何患焉,若掘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?”春秋时,郑庄公母姜氏替庄公弟共
《三国志.蜀书.秦宓传》:“仆得曝背乎陇献之中,诵颜氏之簞瓢,詠原宪之蓬户,时翱翔於林泽,与沮、溺之等俦,听玄猿之悲吟,察鹤鸣於九皋,安身为乐,无忧为福,处空虚之名,居不灵之龟,知我者希,则我贵矣。”
《论语.先进》:“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”原意是指颛孙师有些过分,卜商有些赶不上。后因以“有过之无不及”。用为二者相比,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地方的典故。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:“在这
唐.刘餗《隋唐嘉话》:“王右军《兰亭序》,……太宗为秦王日,见拓本,惊喜,……以武德四年入秦府。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。帝崩,中书令褚遂良奏:‘《兰亭》,先帝所重,不可留。’遂秘于昭陵。”宋代欧阳修
南朝 梁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吴王(夫差)于宫中作海灵馆、馆娃阁,铜沟玉槛,宫之楹槛珠玉饰之。”后借指宫苑或御沟。明屠隆《綵毫记.长安豪饮》:“朝班初㪚,并马出铜沟,过紫陌,醉红楼。”清黄景仁《陌上行
源见“共工触柱”。借指灾难。清 朱祖谋《金缕曲.杂感》:“负壑藏舟寻常事,怕苍黄柱触共工折。”
同“啖蔗入佳境”。清黄遵宪《番客篇》诗:“啖蔗过蔗尾,剖瓜余瓜囊。”
《论语.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“天下归心”,意谓天下百姓归心于君王,心悦诚服。汉.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山不厌高,水不厌深,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”主谓 天下人衷心拥戴。语本《
《庄子.在宥》:“云将东游,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。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。云将见之,倘然止,贽然立,曰:‘叟何人邪?叟何为此?’……云将曰:‘天气不和,地气郁结,六气不调,四时不节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