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尺竿头

百尺竿头

唐.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卷上:“教坊有王大娘者,善戴百尺竿,竿上施木山,状瀛洲、方丈,令小儿持绛节,出入于其间,歌舞不辍……”

后因以“百尺竿头”喻空中杂技,如宋.晏殊《题咏上竿伎》:“百尺竿头褭褭身(褭,音niǎo,柔弱摇曳的样子),足腾振挂骇旁人。”又用以形容旗帜,如唐.李商隐《咏史》:“北湖南埭(音dài,土坝)水漫漫,一片降旗百尺竿。”又喻船桅竿,如唐.吴融《商人》诗:“百尺竿头五两斜,此生何处不为家。”又引申喻居高位,如宋.陈从易《贺王钦若罢相帅》诗:“千重浪里平安过,百尺竿头稳下来。”又因诗僧招贤有“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(参见《五灯会元.长沙景岑禅师》)之句,世人遂用以喻已有成就,但仍须更进一步,如元.张养浩《折桂令》曲:“功名百尺竿头,自古及今,有几个干休。”


偏正 ①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。宋·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卷中:“旧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(晏殊)《题咏上竿伎》一诗云:‘~袅袅身,足腾跟挂骇旁人。’”△用于指物方面。②比喻非常高的官位和功名。元·张养浩《折桂令》:“功名~,自古及今,有几个干休。”△多用于功名方面。③比喻学问、事业有极高的成就。夏衍《文艺与体育的因缘》:“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~,日新月异。”△多用于事业方面。④比喻道行达到非常高的境界。宋·普济《五灯会元·径山杲禅师法嗣·天童净全禅师》:“~须进步,十方世界现全身。”△多用于佛教方面。也作“更进一竿”。


【词语百尺竿头】  成语:百尺竿头汉语词典:百尺竿头

猜你喜欢

  • 笔削

    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在位,听讼文辞,有可与共者,弗独有也。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,不能赞一辞。”孔子在鲁国任司寇并摄相事,一切公文案卷均由自己草拟处理,如遇到问题,总能和人共同

  • 鹡鸰原

    同“鹡鸰在原”。唐孟浩然《入峡寄弟》诗:“泪沾明月峡,心断鹡鸰原。”明谢榛《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》诗:“一对郫筒肠欲断,鹡鸰原上草萧萧。”【词语鹡鸰原】   汉语大词典:鹡鸰原

  • 屐折围棋

    源见“喜折屐”。形容人沉着镇定,有大将风度。清龚鼎孳《寄彭禹峰方伯》诗:“屐折围棋千帐静,檄成横槊万山低。”

  • 二十四友

    《晋书.刘琨传》:“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,冠绝时辈,引致宾客,日以赋诗。琨预其间,文咏颇为当时所许。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,京师人士无不倾心。石崇、欧阳建、陆机、陆云之徒,并以文才降节事谧,琨

  • 千孔百疮

    见“百孔千疮”。

  • 电绕枢光

    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“黄帝者”唐张守节正义:“母曰附宝,之祁野,见大电绕北斗枢星,感而怀孕,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。”后遂以“电绕枢光”为诞育圣人的典实。南朝 梁沈约《光宅寺刹下铭》:“寿丘叆叆,电绕枢

  • 倾城看卫玠

    同“倾城看杀”。清宋琬《送宋牧仲别驾之黄州》诗:“侧闻佳公子,妙龄十五六。倾城看卫玠,群公夸荀彧。”

  • 谷口

    源见“谷口子真”。指隐居之所。唐钱起《岁暇题茅茨》诗:“谷口逃名客,归来遂野心。”元杨奂《得邳大用书复寄》诗:“谷口知何似,他年愿卜邻。”【词语谷口】   汉语大词典:谷口

  • 禹迹

    《书.立政》:“其克诘尔戎兵,以陟禹之迹。”孔传:“以升禹治水之旧迹。”相传夏禹治水,足迹遍于九州,后因以称中国的疆域。《左传.襄公四年》:“芒芒禹迹,画为九州。”【词语禹迹】   汉语大词典:禹迹

  • 乡入温柔

    源见“温柔乡”。指处于温暖适意之境。清归庄《感事寄二受翁》诗之二:“病闻妙道加餐稳,乡入温柔娱老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