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目光在牛背

目光在牛背

晋书.王衍传》载:王衍一次被族人打中嘴巴,与王导坐牛车回家途中,心中气愤,取镜自照,因怕王导看透心事,故意装作漫不经心地说“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”。后因以“目光在牛背”形容对世事漠不关心。宋张元幹《水调歌头.赠汪□秀才》词:“好是橘封千树,正恐楼高百尺,湖海有元龙。目光在牛背,马耳射东风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王夷甫尝属族人事,经时未行,遇于一处饮燕,因语之曰:‘近属尊事,那得不行?’族人大怒,便举樏 (lei) 掷其面。夷甫都无言,盥洗毕,牵王丞相臂,与共载去。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:‘汝看我眼光,迺出牛背上。’”《晋书·王衍传》亦载,后作“谓导曰:‘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晋代王衍字夷甫,曾有事托付族人去办,但过了很久那人也未办。在一处饮宴正巧遇上,王衍问他:“托付你的事,为什么不办?”族人大怒,用食盒掷他。王衍不争执,与丞相王导共乘车而去。在车中照镜子对王导说:“你看我的目光在牛背上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目光锐利有英气。

【典形】 电光射牛、目光在牛背、牛背烂烂、射车牛、眼光射背、目光射车牛。

【示例】

〔电光射牛〕宋·范成大《送王仲显赴琼筦》:“电光射牛书过目,虹气干斗酒淋衣。”

〔目光在牛背〕 宋·张元干《水调歌头·赠汪秀才》:“目光在牛背,马耳射东风。”

〔牛背烂烂〕 宋·陆游《楼上醉书》:“牛背烂烂电目光,狂杀自谓元非狂。”

〔射车牛〕 宋·陆游《忆昔》:“诗思已惭驰阵马,目光犹觉射车牛。”

〔眼光射背〕 清·唐孙华《题李元埜骑牛图》:“眼光射背心不平,何似山中骑觳觫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名存实亡

    名义上存在,实际上已经灭亡。唐代韩愈《处州孔子庙碑》:“郡邑皆有孔子庙,或不能修事。虽设博士弟子,或役于有司,名存实亡,失其所业。”并列 名义上还存在着,实际上却已经消失不存在了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

  • 逝川

    《论语.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原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。后比喻流逝的光阴。南朝 齐谢朓《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征还东》诗:“离会虽相亲,逝川岂往复?”【词语逝川】 

  • 合浦还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谓自动返回。唐独孤绶《投珠于泉》诗:“不是灵蛇吐,非缘合浦还。”

  • 危托燕巢

    源见“燕巢于幕”。形容处境极其危险。唐李商隐《上尚书范阳公启》:“隘佣蜗舍,危托燕巢。”

  • 浊质凡姿

    谓姿质平常。清代洪升《长生殿.闻乐》:“想我浊质凡姿,今夕得到月府,好侥幸也。”亦用于喻指品德,才能的凡庸。并列 资质平庸,姿容平常。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想我~,今夕得到月府,好侥幸也。”△贬

  • 良醖可恋

    良醖:美酒。唐代王绩因为能每天得到三升美酒,而乐于担任待诏之职的故事。《新唐书.王绩传》:“以前官待诏门下省。故事:官给酒日三升。或问:‘待诏何乐邪?’答曰:‘良醖可恋耳,’侍中陈叔达闻之,日给一斗。

  • 菱镜鸾孤

    源见“镜鸾”。形容失偶者的孤独身影。五代 刘兼《春怨》诗:“锦书雁断应难寄,菱镜鸾孤貌可怜。独倚画屏人不会,梦魂才别戍楼边。”

  • 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

    镌( ㄐㄩㄢ juān ):凿刻。顽石:谓无彩色光泽、体粗质钝之石块。 劝你不必镌刻顽石为自己树碑立传,路上行人的嘴就是活的记功碑。 表示真正的丰碑,应当镌刻在人们的心里。语出宋.普济《五灯会元

  • 身在江海,心驰魏阙

    《吕氏春秋.审为》:“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:‘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,奈何?’”魏阙:指朝廷。意谓虽身不出仕为官,心却时刻念系朝政之事。唐.陈子昂《夏日晖上入房别李参军崇翮》:“余独坐一隅,孤愤五

  • 蜀严

    源见“成都卖卜”。指严君平。因在成都卖卜,故称。唐张九龄《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》诗:“蜀严化已久,沉冥空所思。”【词语蜀严】   汉语大词典:蜀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