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礼多人不怪

礼多人不怪

礼:礼貌。 遇事讲究礼貌,是不会被人责怪的。语出《文明小史》二回:“我今日的一番举动,岂不成了蛇足么?好在礼多人不怪,现在里头尚且十分迁就他们,何况我呢?”《官场现形记》三一回:“他们做京官的是不好得罪的。横竖‘礼多人不怪’,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!”赵化南《“送礼”费思量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3年2月14日)。“俗话说:‘礼多人不怪’,这个‘礼’,是待人接物要有礼貌,如果解释为礼品,那就未必是什么好事。”


其他 对人多行礼仪,别人不会责怪。[例]你也甭管他高不高兴,反正~,你嘴巴甜一点就行了。△用于待人接物方面。→礼无不答 ↔礼奢宁俭


【词语礼多人不怪】  成语:礼多人不怪汉语词典:礼多人不怪

猜你喜欢

  • 珠米桂薪

    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形容物价极其昂贵。明归有光《与周澱山》之三:“北地极寒,珠米桂薪,殆不能度日。”【词语珠米桂薪】  成语:珠米桂薪

  • 临川思结网

    同“临渊结网”。唐顾况《送从兄使新罗》诗:“临川思结网,见弹欲求雕。”

  • 咏史人

    源见“咏史船”。指袁宏。亦泛指有才华的诗人。清钱谦益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》诗之五:“只因牛渚舟中月,曾照千秋咏史人。”

  • 伍潮

    同“伍胥潮”。清陈维崧《琵琶仙.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》词:“纵尚有鸱夷一舸,怕难禁伍潮堆雪。”【词语伍潮】   汉语大词典:伍潮

  • 章台坠鞭

    唐白行简《李娃传》载:唐时荥阳公子在长安妓女所居的章台街 鸣珂里,看到姿容俊美的李娃,一见钟情,就停住车马,故意使马鞭坠地,等待随从拾取。后因以“章台坠鞭”为留连于一见钟情之女子的典故。宋晁补之《离亭

  • 嗟微管

    源见“微管之叹”。称赞贤德大臣功勋卓著。宋刘克庄《贺新郎.杜子昕凯歌》词:“不论周郎并幼度,便仲尼复起嗟微管。”

  • 伯有

    源见“惊以伯有”。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。北周庾信《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》:“幸使伯有之魂,不能为厉;若敖之鬼,其无馁而。”【词语伯有】   汉语大词典:伯有

  • 整冠李下

    源见“瓜田李下”。比喻不慎的言行。元施惠《幽闺记.招商偕偶》:“从教整冠李下,此嫌疑实亦难逃。”

  • 鱼跃鸢飞

    源见“鸢飞鱼跃”。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,自得其乐。清魏源《〈诗比兴笺〉序》:“〔夫子〕与赐 商言《诗》,切磋绘事,告往知来:是则鱼跃鸢飞,天地间形形色色,莫非诗也。”见“鸢飞鱼跃”。宋·陆游《除宝谟阁待

  • 提剑

    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击布时,为流矢所中,行道病。病甚,吕后迎良医……医曰:‘病可治。’于是高祖嫚骂之曰:‘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,此非天命乎?命乃在天,虽扁鹊何益!’”汉高祖刘邦自称“以布衣提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