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秉烛夜游

秉烛夜游

文选.〈古诗十九首〉之十五》:“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为乐当及时,何能待来兹?愚者爱惜费,但为后世嗤。仙人王子乔,难可与等期。”后用为珍惜良辰美景,及时欢游行乐的典故。晋陆机《董桃行》:“昔为少年无忧,常吝秉烛夜游,翩翩宵征何求?”宋葛长庚《贺新郎.紫元席上作》词:“秉烛夜游虽不倦,奈一番、风雨花容变。”


连动 秉,拿,握。拿着蜡烛,夜里游乐。语本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现在是阳春三月,宜乎~。”△多用于及时行乐,也用于表示对社会不满的消极反抗,还用于指珍惜时光。→炳烛夜游 醉生梦死↔发愤图强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曹丕〈与朝歌令吴质书〉》:“年一过往,何可攀援。古人思炳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”古诗《西门行》:“出西门,步念之,今日不作乐,当待何时? 逮为乐,逮为乐,当及时。何能愁怫郁,当复待来兹。酿美酒,炙肥牛,请呼心所欢,可用解忧愁。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。游行去去如云除,弊车羸马为自储。”

【今译】 魏时曹丕在写给吴质的信中说,年光流逝,无法追攀。古人所说的为了珍惜大好时光,应当点起蜡烛来,拿着它夜里也去游赏,是很有道理的。古诗《西门行》中有:“今日不作乐,当待何时?”“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等句,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型形容人珍惜时光美景,为消解忧愁而及时行乐。

【典型】 秉烛、秉烛夜游、秉烛游、歌秉烛、良宵秉烛、惜昼短、夜游秉烛、执烛游、烛共秉、题诗秉烛、秉烛游夜、秉烛夜永、良夜秉烛、芳昼短、秉烛行。

【示例】

〔秉烛〕 唐·孟浩然《汉中漾舟》:“良会难再逢,日入须秉烛。”

〔秉烛夜游〕 晋·陆机《董桃行》:“昔为少年无忧,常怪秉烛夜游,翩翩宵征何求?”唐·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:“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”

〔秉烛游〕 宋·陆游《忆昔》:“早知虚起弹冠意,悔不常为秉烛游。”

〔歌秉烛〕 唐·鲍溶《秋思》:“试从古人愿,致酒歌秉烛。”

〔良霄秉烛〕 唐·骆宾王《失题》:“甲第驱车入,良霄秉烛游。”

〔惜昼短〕 唐·白居易《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》:“古人惜昼短,劝令秉烛游。”

〔夜游秉烛〕 宋·张炎《台城路·杭友抵越》:“消忧何处最好? 夜游频秉烛,犹是迟了。”

〔执烛游〕 隋·辛德源《短歌行》:“忽念奔驹促,弥欣执烛游。”

〔烛共秉〕 清·王戬《秋日游白茅寺》:“及兹清夜游,无辞烛共秉。”


【词语秉烛夜游】  成语:秉烛夜游汉语词典:秉烛夜游

猜你喜欢

  • 冶叶倡条

    唐.李商隐《李义山诗集.燕台春》:“蜜房羽客类芳心,冶叶倡条遍相识。”冶叶,艳丽的柳叶;倡条,美如倡优腰肢的柳条。本指杨柳枝叶,后借指妖艳的歌妓。宋.欧阳修《欧阳文忠集.玉楼春》词:“倡条冶叶恣留连,

  • 百钱曳杖

    同“百钱挂杖”。宋刘辰翁《高阳台.和巽吾韵》词:“百钱曳杖桥边去,问几时、重到明河?”

  • 百发穿杨

    源见“百步穿杨”。形容射术高超。亦戏称中选为婿。唐刘商《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》:“六艺从师得机要,百发穿杨含绝妙。白羽风驰碎锦毛,青娥怨处嫣然笑。”

  • 邻笛弄

    同“邻人吹笛”。清朱彝尊《送毛检讨奇龄还越》诗:“俄惊邻笛弄,顿使酒船焚。”

  • 江山之助

    谓壮丽的自然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文思诗兴,写出好的作品。《新唐书.张说传》:“为文属思精壮,长于碑志,世所不逮。既谪岳州,而诗益凄惋,人谓得江山助云。”【词语江山之助】  成语:江山之助汉语大词典:江山之

  • 魏帝虚席

    魏文帝曹丕很敬重吴国的虞翻,时常设虚席以等待他。《三国志.吴志.虞翻传》注引《吴书》说曹魏与孙吴议和后,孙权遣禁出使曹魏。“翻谓禁曰:‘卿勿谓吴无人,吾谋适不用耳。’禁虽为翻所恶,然犹盛叹翻,魏文帝常

  • 栽杏

    源见“董奉杏成林”。称赞良医医德高尚。明高启《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》:“病痊不使人栽杏,只要新题满卷诗。”

  • 截发

    同“剪发待宾”。宋 胡继宗《书言故事.父母》:“称人母喜延宾客云截发。”【词语截发】   汉语大词典:截发

  • 郑交甫

    源见“汉皋解佩”。借指情郎。唐李康成《玉华仙子歌》:“上元夫人宾上清,深宫寂历厌层城。解佩空怜郑交甫,吹箫不逐许飞琼。”【词语郑交甫】   汉语大词典:郑交甫

  • 盍各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颜渊、季路侍。子曰:‘盍各言尔志?’”后以“盍各”指各抒其志。亦指志趣。南朝梁简文帝《答湘东王书》:“吾既拙于为文,不敢轻有掎摭,但以当世之作,历方古之才人,远则扬、马、曹、王,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