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秉烛夜游

秉烛夜游

文选.〈古诗十九首〉之十五》:“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为乐当及时,何能待来兹?愚者爱惜费,但为后世嗤。仙人王子乔,难可与等期。”后用为珍惜良辰美景,及时欢游行乐的典故。晋陆机《董桃行》:“昔为少年无忧,常吝秉烛夜游,翩翩宵征何求?”宋葛长庚《贺新郎.紫元席上作》词:“秉烛夜游虽不倦,奈一番、风雨花容变。”


连动 秉,拿,握。拿着蜡烛,夜里游乐。语本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现在是阳春三月,宜乎~。”△多用于及时行乐,也用于表示对社会不满的消极反抗,还用于指珍惜时光。→炳烛夜游 醉生梦死↔发愤图强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曹丕〈与朝歌令吴质书〉》:“年一过往,何可攀援。古人思炳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”古诗《西门行》:“出西门,步念之,今日不作乐,当待何时? 逮为乐,逮为乐,当及时。何能愁怫郁,当复待来兹。酿美酒,炙肥牛,请呼心所欢,可用解忧愁。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。游行去去如云除,弊车羸马为自储。”

【今译】 魏时曹丕在写给吴质的信中说,年光流逝,无法追攀。古人所说的为了珍惜大好时光,应当点起蜡烛来,拿着它夜里也去游赏,是很有道理的。古诗《西门行》中有:“今日不作乐,当待何时?”“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等句,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型形容人珍惜时光美景,为消解忧愁而及时行乐。

【典型】 秉烛、秉烛夜游、秉烛游、歌秉烛、良宵秉烛、惜昼短、夜游秉烛、执烛游、烛共秉、题诗秉烛、秉烛游夜、秉烛夜永、良夜秉烛、芳昼短、秉烛行。

【示例】

〔秉烛〕 唐·孟浩然《汉中漾舟》:“良会难再逢,日入须秉烛。”

〔秉烛夜游〕 晋·陆机《董桃行》:“昔为少年无忧,常怪秉烛夜游,翩翩宵征何求?”唐·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:“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”

〔秉烛游〕 宋·陆游《忆昔》:“早知虚起弹冠意,悔不常为秉烛游。”

〔歌秉烛〕 唐·鲍溶《秋思》:“试从古人愿,致酒歌秉烛。”

〔良霄秉烛〕 唐·骆宾王《失题》:“甲第驱车入,良霄秉烛游。”

〔惜昼短〕 唐·白居易《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》:“古人惜昼短,劝令秉烛游。”

〔夜游秉烛〕 宋·张炎《台城路·杭友抵越》:“消忧何处最好? 夜游频秉烛,犹是迟了。”

〔执烛游〕 隋·辛德源《短歌行》:“忽念奔驹促,弥欣执烛游。”

〔烛共秉〕 清·王戬《秋日游白茅寺》:“及兹清夜游,无辞烛共秉。”


【词语秉烛夜游】  成语:秉烛夜游汉语词典:秉烛夜游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

    两颗豆子塞住耳朵,听不见打雷的声音。 比喻受谗言邪说的蒙蔽而听不进一切劝告。语出《鹖冠子.天则》:“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”旧题汉.张良《阴符经.注》:“两叶掩目,不见泰山,双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”

  • 挂胆

    《梁书.元帝纪》徐陵“劝进表”:“前驱效命,元恶斯歼。既挂胆于西州,方燃脐于东市。”“挂胆”本事见《三国志.蜀书.姜维传》:“魏将士愤怒,杀会及维,维妻子皆伏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曰:“维死时见剖,

  • 呴濡

    同“呴沫”。清朱仕琇《太学生陈君墓志铭》:“夫党锢诸贤,虽以风义相高,然呴濡依附,张众为势,视独行君子之风有间矣。”清钱谦益《翰林院侍读学士缪公行状》:“与田夫牧竖偶语,呴濡疾苦,尔汝相狎。”【词语呴

  • 穷途哭

    同“穷途恸哭”。唐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》诗:“齿落未是无心人,舌存耻作穷途哭。”清顾炎武《哭归高士》诗:“常为扣角歌,不作穷途哭。”

  • 堕泪千龄

    源见“堕泪碑”。谓地方官吏德政卓著,值得后人永远怀念。唐苗神客《乙速孤神庆碑》:“庶使波溢渤澥,识堕泪于千龄。”

  • 衰如充耳

    褎( ㄒㄧㄡˋ xiù )如:傲慢自大的样子。充耳:原是一种挂在耳旁的首饰。这里语带双关,有充耳不闻的意思。 表示塞耳不闻。语出《诗.邶风.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郑玄笺:“充耳,塞耳也。

  • 滕公宅

    《史记.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赐爵封转为滕公……谥为文侯”唐.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引姚氏云:“《三辅故事》曰‘滕文公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,俗谓之马冢。’《博物志》曰‘公卿送婴葬,至东都门外,马不行,踣地悲鸣,

  • 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

    得罪了老天爷,就没有可以祈祷的地方了。 表示注定要受惩罚,无法解救。语出《论语.八佾》:“王孙贾问曰:‘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,何谓也?’子曰:‘不然,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’”《金瓶梅》六二回:“官人

  • 抱冰握火

    参见:抱冰

  • 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

    陂( ㄆㄛ pō ):倾斜不平。往:去。复:回。 没有哪一块平地是绝对平坦而不倾斜的,没有什么是直线发展而没有反复曲折的。 比喻事情再顺利也会有小起伏,反映了事物对立转化的观点。语出《易.泰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