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窥宋

窥宋

战国.楚.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天下之佳人,莫若楚国;楚国之丽者,莫若臣里;臣里之美者,莫若臣东家之子。东家之子,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,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,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,嫣然一笑,惑阳城,迷下蔡。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,至今未许也。”

邻女登墙“窥宋”是宋玉假托之词,与登徒子好色作为对比:登徒子好色,其妻丑陋,而登徒子犹爱之不舍;宋玉自言不好色,即使东邻美女偷看他三年,宋仍无动于心。后以“窥宋”为女子爱慕追求男子的典故。

唐女道士鱼玄机《寄李亿员外》诗:“自能窥宋玉,何必恨王昌。”


女子思慕,有意于男子谓之 “窥宋”。

“宋”为一姓,为什么说 “窥宋”而不是窥 “刘”、窥 “王”呢?

原来,这里的 “宋”指战国时期的一个文人宋玉,他写过一篇《登徒子好色赋》,说是天下的佳丽都美不过他东邻的那位女子: “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,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总之,那女子的一切都恰到好处。如果嫣然一笑,则令人魂牵梦绕,情不可禁。可是,如此美女,却登墙窥看了他三年时间,至今还未嫁人。

这篇赋文很有名,流传至今。由于此文写了如上之事,后世遂以“窥宋”表示女悦于男之意。赋文写的是登徒子好色,因此好色男子的代语便是 “登徒子”。女性有意于男性,汉语尚无一个俗成的词语来表达,“窥宋”一语可算是比较接近实质的女子思慕男子的语典。《诗经》里,女子的怀春之思是以早晨未食而有饥意作比来表达的:“未见君子,惄 ( nì) 如调饥。”传: “惄,饥意也。调,朝 ( zhāo)也。”笺: “惄,思也。未见君子之时,如朝饥之思食。”( 《周南·汝坟》) 至于 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( 《王风·采葛》) ,亦是一种比喻之辞,则指男女双方之思慕、眷恋而言。

窥宋”一作 “窥玉”。《古今小说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》: “邻女乍荫窥玉意,文君早乱听琴心。”即用其典。


【词语窥宋】   汉语词典:窥宋

猜你喜欢

  • 蜂蝶纷纷过墙去,却疑春色在邻家

    蜜蜂蝴蝶纷纷飞过墙去,令人怀疑春光就在一墙之隔的邻家。 后用以比喻外地风光胜过了本地。语出唐.王驾《雨晴》:“雨前初见花间蕊,雨后全无叶底花。蜂蝶纷纷过墙去,却疑春色在邻家。”胡志勇《也说“峨嵋山”

  • 屠狗

    《史记.樊哙列传》:“舞阳侯樊哙者,沛人也。以屠狗为事,与高祖俱隐。”《史记正义》:“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,故哙专属以卖之。”汉人樊哙未发迹前曾以屠狗为业。“屠狗”指卑贱之业。“屠狗功名”指以武功封侯,

  • 成竹在胸

    源见“胸有成竹”。谓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。《老残游记》六回:“先生必有成竹在胸,何妨赐教一二呢!”柳亚子《纪梦》诗序:“老谋深算,成竹在胸。”见“胸有成竹”。向本贵《盘龙埠》:“唐教授

  • 蓼莪之思

    同“蓼莪废讲”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五引三国 魏曹植《上卞太后诔表》:“臣闻铭以述德,诔尚及哀,是以冒越谅闇之礼,作诔一篇,知不足赞扬明贵,以展臣《蓼莪》之思。”

  • 秋胡戏妻

    汉.刘向《列女传.鲁秋洁妇》:“洁妇者,鲁秋胡妻也。既纳之五日去而官于陈,五年乃归。未至家,见路旁妇人采桑,秋胡子悦之,下车谓曰:‘若暴采桑,吾行道远,愿托桑荫下飡。’下赍休焉。妇人采桑不辍。秋胡子谓

  • 摧折桐

    《文选》卷三十四汉.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……其根半死半生……使琴挚斫斩以为琴,野茧之丝以为弦,孤子之钩以为隐,九寡之珥以为约;使师堂操畅,伯子牙为之歌。”西汉文士枚乘在《七发》中用根已半死的桐树

  • 庾信愁

    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序》:“信年始二毛,即逢丧乱,藐是流离,至于暮齿。《燕歌》远别,悲不自胜;楚老相逢,泣将何及……追为此赋,聊以记言,不无危苦之辞,唯以悲哀为主。”《北史.庾信传》:“信虽位望通显,常

  • 嚼旃

    嚼食毡毛充饥,是汉代苏武故事。《汉书.苏武传》:“单于愈益欲降之,乃幽武置大窖中,绝不饮食。天雨雪,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,匈奴以为神。”旃:通“毡”,旃毛即毡毛。单于:匈奴的君主。

  • 长目飞耳

    《管子.九守》:“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明,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。”后因以“长目飞耳”指扩大视听的手段。《宋书.王徽传》:“比君曰表里,无假长目飞耳也。”并列 能看极远的眼睛,能听极远极细的耳朵

  • 重江复关之隩

    关:要塞。隩:一作“奥”。隐,深。 意谓广陵(即今江苏省扬州市)为重重复复的江河关口所环绕,处于幽深隐蔽之地。语出南朝.宋.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重江复关之隩,四会五达之庄。”唐.沈询《授杜惊淮南节度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