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立仗马

立仗马

排立在宫门前为皇帝作仪仗的马。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。亦称“仗下马”。出自唐李林甫之语。李林甫事迹见“弄獐”条。李林甫为了阻止百官直接向皇帝进言政事,便威胁他们说:“你们看见那些立仗马了吗?终日无声,而能得到三品的食料;一旦鸣叫,马上就会被赶走。到那时纵然后悔也晚了。”由是,无人再敢进谏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223上《奸臣上·李林甫传》6347-6348页:“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,固宠市权,蔽欺天子耳目,谏官皆持禄养资,无敢正言者。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,斥为下邦令。因以语动其余曰;‘明主在上,群臣将顺不暇,亦何所论?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,终日无声,而饫三品刍豆;一鸣,则黜之矣。后虽欲不鸣,得乎?’由是谏争路绝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次韵孔文仲推官》:“君看立仗马,不敢鸣且窥。” 宋·陆游《长饥》:“早年羞学仗下马,末路幸似泥中龟。” 清·钱谦益《十一月初六召对文华殿》之十九:“夕垣又驾柴车去,朝省谁容仗马鸣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新唐书·奸臣传·李林甫传》:“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,固宠市权,蔽欺天子耳目。谏官皆持禄养资,无敢正言者。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,斥为下邽令。因以语动其余曰:‘明主在上,群臣将顺不暇,亦何所论?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? 终日无声,而饫(yu) 三品刍豆,一鸣,则黜之矣。后虽欲不鸣,得乎?’由是谏争路绝。”

【今译】 唐代奸相李林甫居位十九年,把持朝政,独揽大权,蒙蔽皇帝。当时谏官们都只干受俸禄,不敢言事。有一谏官上书言政事,马上被调出京去。李并且对其他谏官说:“圣明天子在上,群臣只要顺从就够了,还有什么可议论的? 你们没看见那些列仪仗的马吗? 整天不作声,而吃三品草料,一叫,就不用它了。以后虽然想不鸣,还能用它吗?”从此无人再敢谏争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借指贪恋禄位而不敢直言的官吏。

【典形】 立仗马、马慵立仗、三品料、三品之贵、一鸣辄斥,用不鸣、仗马鸣、仗下马、马得一鸣、仗马、马以鸣当斥。

【示例】

〔立仗马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孔文仲推官》:“君看立仗马,不敢鸣且窥。”

〔马慵立仗〕 宋·陆游《感昔》:“马慵立仗宁辞斥,兰偶当门敢怨锄。”

〔三品料〕 宋·陆游《书叹》:“仗马自贪三品料,云鹏方驾九天风。”

〔一鸣辄斥〕 宋·陆游《书意》:“一鸣辄斥不鸣烹,祸福元知未易评。”

〔用不鸣〕 明·高启 《题赵魏公马图》:“一归天嗟空老, 立仗原来用不鸣。”

〔仗马鸣〕 清·钱谦益《十一月初六召对文华殿》之十九:“夕垣又驾柴车去,朝省谁容仗马鸣。”

〔仗下马〕 宋·陆游《长饥》:“早年羞学仗下马,末路幸似泥中龟。”


【词语立仗马】   汉语词典:立仗马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孙粥

    同“滹沱麦饭”。清袁枚《秋夕偕元敬符访堇浦编修》诗:“日暮难得屠门肉,相逢暂食公孙粥。”

  • 柱史出秦关

    谓名士成仙。宋刘克庄《水调歌头·次夕觞客湖上赋葛仙事》词: “羯虏问周鼎,柱史出秦关。苦求句漏何意,身世远差安。” ●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 “老子者,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,姓李氏,名耳,字聃,周守

  • 鲤鱼书

    同“鲤书”。唐房孺复《酬窦大闲居见寄》诗:“?鸟赋成知性命,鲤鱼书至恨睽携。”

  • 知彼知己

    既了解自己,也了解对方。这是古代兵法家的术语,意谓熟知敌我双方的情势。春秋齐孙武《孙子.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。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。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”并列 对敌我双方情况都了解得十

  • 陈登百尺楼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借指狂傲高人的住所。宋孙觌《曹山绝句》:“一廛会入扶犁手,不上陈登百尺楼。”

  • 冠凌烟

    源见“凌烟阁”。谓建立功勋,名垂史册。宋张元幹《挽少师相国李公》诗之三:“如公真徇国,绘像冠凌烟。”

  • 周孔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五东汉.张平子(衡)《归田赋》:“弹五弦之妙指,咏周孔之图书。”唐.李善注:“周,周公;孔,孔子也。”“周孔”是周公(姬旦)和孔子的合称。二人都被儒家尊为圣贤,故以“周孔”代指古代圣贤之人

  • 潜郎

    源见“郎潜白发”。指怀才不遇的人。唐钱起《重赠赵给事》诗:“应念潜郎守贫病,常悲休沐对蓬蒿。”清 丘逢甲《岁暮杂感》诗之六:“一曲升平泪万行,风尘戎马厄潜郎?”【词语潜郎】   汉语大词典:潜郎

  • 饮鸩解渴

    同“饮鸩止渴”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.武昌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此时危急情形,等于然眉,若再恃新军为保卫,无异饮鸩解渴,其危险有不忍言者。”见“饮鸩止渴”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

  • 老龙吉

    《庄子.知北游》:“妸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。……妸荷甘日中奓户而入,曰:‘老龙死矣!’神农隐几拥杖而起,嚗然放杖而笑,曰:‘天知予僻陋慢訑,故弃予而死。已矣,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!’”老龙吉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