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.梁.萧统编选《文选》卷二十八晋陆机《君子行》:“掇蜂灭天道,拾尘惑孔颜。”唐.李善注引《说苑》:“王国君,前母子伯奇,后母子伯封,兄弟相爱。后母欲其子为太子,言王曰:‘伯奇爱妾,王上台视之。’后
见〔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〕。并列 臭,气味。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原指天道难以被人所感知,后比喻默默无闻,对外界毫无影响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”严复《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》:“
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比喻妄加猜忌的小人俗士。清赵翼《六哀诗.故公相阿文成公》:“岂复援巨公,藉作吓腐鸢。”
比喻舍高就低、弃明投暗,违反常情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。”连动 鸟离开高大树木飞进深暗山沟。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
同“武城弦”。宋韩琦《周沆著作宰秀州嘉禾》诗:“前席未期宣室召,闻弦还继武城歌。”
源见“南柯梦”。喻为名利而起的争斗。宋张镃《八声甘州.中秋夜作》词:“谁能顾,黍炊荣利,蚁战仇雠?”
同“鸾胶续弦”。明谢谠《四喜记.梦后伤怀》:“莫迟延,不妨凤阁谐重侣,管取鸾胶续断弦。”
《文选》卷二十四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赠秀才入军五首》其四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。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”嵇康用“目送归鸿”所表现的是怡然自得的情趣。后用为咏送别之典,或表现志趣自得的心绪。唐.钱起《
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邹君好服长缨(此指系在颔下的长帽带)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邹君患之,问左右。左右曰:‘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贵。’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”又“齐桓公好紫服,
见“坐收渔利”。王林《叱咤风云》:“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怂恿中国打起大规模的内战来,以便~,独霸中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