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蒹葭倚玉树

蒹葭倚玉树

世说新语.容止》:“魏明帝(曹叡)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,时人谓‘蒹葭倚玉树’。”

蒹葭,芦苇,是俗贱之物,用以比毛曾;玉树,高贵美好之物,用以比规格负一时重望的夏侯玄。“蒹葭倚玉树”,常用比喻两人美恶相差太远,放到一处极不相称。

明.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小女娇痴慕学,得承高贤不弃,今幸结此良缘,兼葭倚玉,惶恐,惶恐。”


主谓 芦苇倚靠槐树一起生长。比喻两个极不相称的人处在一起,相差很大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,时人谓‘~’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两者间差别悬殊。→驽骥同辕 ↔半斤八两。也作“蒹葭倚玉”、“蒹葭玉树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玄传》:“玄字太初。少知名,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。尝进见,与皇后弟毛曾并坐,玄耻之,不悦形之于色。明帝恨之,左迁为羽林监。”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,时人谓‘蒹葭 (jianjia) 倚玉树。’”

【今译】 三国魏夏侯玄字太初,年少时即有声名,二十岁任散黄门侍郎。一次夏侯玄进见,魏明帝让他与皇后弟毛曾坐在一起,夏侯玄以此为耻,面露不悦。当时人称这是“蒹葭 (芦苇一类的水草) 倚傍玉树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二人相比,美恶相去甚远; 也以“倚玉”等自谦与他人共事。

【典形】 寒葭思倚玉、蒹葭琼树、琼树倚、身倚玉、偎琼树、倚玉、倚玉蒹葭、玉树扶枯蒹、玉树连、惊玉树、枯葭惭玉树。

【示例】

〔寒葭思倚玉〕 宋·舒雅《答钱少卿》:“每见寒葭思倚玉,忽临秋水得双鱼。”

〔蒹葭琼树〕唐·白居易《和微之道保生三日》:“但恐持相并,蒹葭琼树枝。”

〔琼树倚〕 唐·令狐楚《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》:“静怀琼树倚,醉忆玉山颓。”

〔身倚玉〕 唐·元稹《答姨兄胡灵之见寄》:“何由身倚玉,空睹翰飞琼。”

〔倚玉〕 唐· 韩愈《和席八十二韵》:“倚玉难藏拙,吹竽久混真。”

〔倚玉蒹葭〕 明·汤显祖 《牡丹亭》:“恨单条不惹的双魂化,做个画屏中倚玉蒹葭。”

〔玉树扶枯蒹〕 清·唐孙华《次韵酬宫恕堂》:“望衡今幸得好友,聊凭玉树扶枯蒹。”

〔玉树连〕 唐·王维 《哭祖六自虚》:“谬合同人旨,而将玉树连。”


【词语蒹葭倚玉树】  成语:蒹葭倚玉树汉语词典:蒹葭倚玉树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门酒肉臭

    朱门:旧指官宦显贵之家。 富贵人家酒肉吃不完,任其臭腐。 极言豪富之家生活奢侈浪费。语出唐.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周代《晚晴小集.江城舞台姐妹》:“在那个灯红

  • 过五关

    源见“过五关斩六将”,比喻战胜重重困难。《人民文学》1977年7期:“而也就是铁人,既敢于过五关,还不忘记走麦城,敢于面对失败的教训。”【词语过五关】   汉语大词典:过五关

  • 干镆

    同“干将莫邪”。镆,通“莫”。唐张九龄《故太仆卿上柱国华容县男王府君墓志》:“挥干镆之锋,截无不断。”【词语干镆】   汉语大词典:干镆

  • 敬慎威仪,以近有德

    敬慎:严肃谨慎。威仪:容貌举止威重有礼。 严肃谨慎,举止有礼,接交有德之人。 形容人立身端正。语出《诗.大雅.民劳》:“敬慎威仪,以近有德。”《后汉书.郑玄传》引郑玄《戒子书》:“尔茕茕一夫,曾无

  • 采薪教子

    《晋书.列女传.韦逞母宋氏》:“宋氏与夫在徙中,推鹿车,背负父所授书,到冀州,依胶东富人程安寿。寿养护之。逞时年小,宋氏昼则樵采,夜则教逞,然纺绩无废。寿每叹曰:‘学家多士大夫,得无是乎!’逞遂学成名

  • 顾兔

    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天问》: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”东汉.王逸注:“言月中有菟,何所贪利,居月之腹而顾望乎?”菟,一作兔。神话传说月中有兔,左右顾望。后遂用为咏月之典。唐.韩愈

  • 丁年

    《文选.李陵.答苏武书》:“丁年奉使,皓首而归。”李善注:“丁年,谓丁壮之年也。”按《史记.律书》:“丁者,言万物之丁壮也。”故丁年为丁壮之年,李善注即据此。又称成年的男子为“丁男”,成年的女子为“丁

  • 结发

    354 ① 即束发。指年少时。《仪礼.士冠礼》:“将冠者,采衣,纷,在房中,南面。”郑玄注:“纷,结发。”《史记.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臣结发游学,四十余年。【词语结发】   汉语大词典:结发

  • 秋声

    秋季时,西风撼动万物的肃杀声音。北周庾信《周谯国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》:“树树秋声,山山寒色。”宋代欧阳修有《秋声赋》。【词语秋声】   汉语大词典:秋声

  • 遏云落尘

    源见“响遏行云”、“歌落梁尘”。形容歌声嘹亮,优美动听。唐黄滔《答陈磻隐论诗书》:“其次亦犹琴之舞鹤跃鱼,歌之遏云落尘,盖声之志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