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尘饭涂羹”。清钱谦益《答唐训导论文书》:“南宋以后之俗学,如尘羹涂饭,稍知滋味者,皆能唾而弃之。”见“尘饭涂羹”。清·钱谦益《答唐训导论文书》:“南宋以后之俗学,如~,稍知滋味者,皆能唾而弃之。”
源见“菽水承欢”。指贫家孝子供养父母的粗粮饮食。宋陆游《湖堤暮归》诗:“俗孝家家供菽水,农勤处处筑陂塘。”【词语菽水】 汉语大词典:菽水
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韩康》:“韩康字伯休,京兆 霸陵人也……遁入霸陵山中,博士公车连征不至。桓帝时,乃备玄?安车以聘之,使者奉诏造康,康不得已,乃佯许诺。辞安车,自乘柴车,冒晨先发至亭。亭长以韩征君当过
驷:古代一车驾四马,因以称四马所驾之车。形容速度快,驷马亦无法追赶。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。出自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之事迹。石重贵,石敬瑭之从子,沙陀人。天福七年(942年)即帝位。开运三年(946年),
传说中海水归宿汇聚的地方,是个深且无底的海下的巨壑。《列子.汤问》:“渤海之东,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,其下无底,名曰归墟。八紘九野之水,天汉之流,莫不注之,而无增减焉。”亦作“尾间”,
《老子》:“涣兮若冰之将释。”冰冻遇热即刻消融。后以“涣然冰释”比喻疑团、困难很快消除。晋杜预《〈春秋经传集解〉序》:“若江海之浸,膏泽之润,涣然冰释,怡然理顺,然后为得也。”偏正 像冰解冻般消融流散
《三国志.吴书.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:“(孟)仁字恭武,江夏人也,本名宗,避皓字(注:孙皓字元宗),易焉。少从南阳李肃学。其母为作厚褥大被,或问其故,母曰:‘小儿无德致客,学者多贫,故为广被,庶
源见“金城汤池”。形容防守极其坚固。《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.黄鼎凤巧打汾水》:“当黄鼎凤闹革命时,财主们认为汾水固若金汤,都搬到那里去住。”见“金城汤池”。蔡东藩《两晋演义》47回:“哪知燕王皝已探悉虎
《史记.周本纪》:“周后稷,名弃……弃为儿时,屹如巨人之志。其游戏,好种树麻、菽,麻,菽美。及为成人,遂好耕农,相地之宜,宜谷者稼穑焉,民皆法则之。帝尧闻之,举弃为农师,天下得其利,有功。帝舜曰:‘弃
同“黄粱梦”。元张可久《柳营曲.山中书事》曲:“一梦黄粱高枕,千年《白雪》遗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