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瓮间吏部”。指嗜酒成癖的人。北周庾信《答王司空饷酒》诗:“未能扶毕卓,犹足舞王戎。”【词语毕卓】 汉语大词典:毕卓
同“梁上君子”。宋赵蕃《宿瓦竹铺》诗之一:“岂乏道旁店,恐逢梁上君。”【词语梁上君】 汉语大词典:梁上君
不惜一死来继续干到底。 表示决心很大,不可动摇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九年》:“臣竭股肱之力,加之以忠贞。其济,君之灵也。不济,则以死继之。”清.汪琬《诰赠文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宋公墓志铭》:“外无蚍蜉蚁
同“鸳鹭行”。宋苏轼《次韵答邦直子由》之四:“闻道鵷鸿满台阁,网罗应不到沙鸥。”
源见“禹鼎”。相传夏禹铸九鼎,象征九州,夏 商周三代奉为传国之宝,因以借指国家政权。南朝 宋谢瞻《张子房诗》:“力政吞九鼎,苛慝暴三殇。”亦比喻分量重。宋黄庭坚《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》:“声名九鼎
《汉书.路温舒传》:“父为里监门,使温舒牧羊,温舒取泽中蒲,截以为牒,编用写书。”后以“温舒截蒲”谓就地取材勤苦练书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书记》:“牒者,叶也。短简编牒,如叶在枝,温舒截蒲,即其事
同“文君沽酒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诗:“绿珠坠楼,文君当垆。”
同“班荆”。清徐旭旦《梁州序.赠别宋之归里》套曲:“晚云初霁,离樽初启,与你班荆坐地。”
《礼记.大学》:“曾子曰:‘十目所见,十手所指,其严乎’!”意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,总有许多人监视着,不可不谨慎。亦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,往往要受别人的监督,做了坏事,也绝对不能遮人耳目,隐瞒下去。宋《二
同“鲁二生”。清谭嗣同《咏史》之一:“遐哉鲁两生,韬修谢干羽。”【词语鲁两生】 汉语大词典:鲁两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