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过犹不及

过犹不及

过分和不及同样不得其正,谓作事须恰到好处。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,子张和子夏两个弟子谁更好一些。孔子说,子张的弱点是做事过头,超过了礼的标准;而子夏又过于拘谨,又常常达不到礼的要求。子贡说,这么说来,子张比子夏强一些。孔子说,他俩都一样,做过了头和没有达到一样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《荀子·王霸》:“过犹不及也,譬之是犹立曲木而求其影之狂也。” 唐·韩愈《改葬服议》:“俭之与奢,则俭固愈于奢矣。虽然,未若合礼之为懿也。过犹不及,其此类之谓乎。”


主谓 泛指凡事做过了头,就像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。谓行事须恰如其分。语出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《镜花缘》14回:“多九公道:‘据老夫看来:这是“~”。大约两耳过长,反觉没用。’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取法不当。→矫枉过正 过为已甚↔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适可而止 不为已甚 妙不可言 初写黄庭


解释犹:如同。指事情做得过分,就像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。

出处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!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
子贡,孔门七十二贤者之一,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比孔子小三十一岁。春秋时期卫国人,姓端木名赐,子贡是他的字。子贡办事通达,善于经商,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常救孔子于危难和困顿。师和商也都是孔子的学生。师即颛孙师,字子张,出身微贱,且犯过罪,后经孔子教育成为“显士”,是孔门忠信的楷模。商即子夏,姓卜,名商,字子夏,才思敏捷,以文学著称,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,被后人誉为“孔门十哲”之一。

子贡有一次问孔子:“子张和子夏相比较,哪一个贤能?”孔子说:“子张做事常常显得过头,子夏做事常常显得不够。”子贡说:“既然这样,那么应当是子张略胜一筹了。”孔子摇摇头,说:“事情做得过分,就像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。”

例句

面对犯罪分子的侵害,不加防卫固然不对,而防卫过当属于过犹不及,也是不对的。


【词语过犹不及】  成语:过犹不及汉语词典:过犹不及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观之诛

    《孔子家语.始诛》:“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,戮之于两观之下。”两观,汉刘向《说苑.指武》作“东观”。后遂以“两观之诛”泛指诛杀乱臣贼子。《隋书.高祖纪上》:“近者内有艰虞,外闻妖寇。以鹰鹯之

  • 洗耳翁

    源见“许由洗耳”。指许由。唐李白《古风》之二四:“世无洗耳翁,谁知尧与跖?”【词语洗耳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洗耳翁

  • 螳斧

    源见“螳臂当车”。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,因谓之“螳斧”。亦比喻脆弱之力。宋李觏《蝉》诗:“螳斧不劳阴致害,貂冠犹可共传名。”《花月痕》四回:“四围炮火,中天掣列缺之鞭;一片刀光,半夜射望诸之魄。蝟蜂立折

  • 玉楼作记

    同“玉楼受召”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夫妻永诀》:“素不忤三章五典,谁知作五刑魅宰!莫不是玉楼作记,天上有人催?”

  • 讹三豕

    源见“鲁鱼亥豕”。泛指文字讹误。清钱谦益《蕉园》诗:“谀闻人自讹三豕,曲笔天应下六丁。”

  • 安仁头白

    同“潘安白发”。宋张先《苏幕遮》词:“莫讶安仁头白早,天若有情,天也终须老。”

  • 一日九迁

    汉焦赣《易林.履之节》:“安上宜官,一日九迁,升擢超等,牧养常山。”原注:“汉车千秋一日九迁其官。”汉蔡邕《蔡中郎文集》九《让尚书乞在闲冗表》:“田千秋有神明感动,贞梦至言,以寤圣听,昭发上心,故有一

  • 毛锥处囊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比喻怀才尚未显露。清毛奇龄《中秋后风雨连日蒙冯老夫子赋苦雨吟见怀依韵和答》:“毛锥处囊不立见,空道南金与东箭。”

  • 三去令尹不忧

    《吕氏春秋》卷二十《知分》:“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,三去令尹而不忧,皆有所达也。”《史记.邹阳列传》唐.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三得相不喜,知其才之自得也;三去相不悔,知非己之罪也。”楚国孙叔敖,三次被任命

  • 垓下

    源见“四面楚歌”。项羽兵被围而败之地,在今安徽 灵璧县东南。后泛指危困穷末境地。宋刘辰翁《金缕曲》:“奈天教,垓下风寒,滹沱兵冻。”【词语垓下】   汉语大词典:垓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