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退避三舍

退避三舍

舍,古代三十里为一舍。三舍,约九十里。退避三舍,比喻对人让步,不敢与争。公元前637年,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,楚成王待以上宾之礼,公子重耳非常感激。楚成王问他,您如返国为君,将怎样回报我?公子重耳答道:“美女、绸缎、玉器、羽毛、皮革、象牙,您这里应有尽有,那些波及晋国的,都是这里所剩余的,我实在想不出来用什么报答您。”楚成王说:“即使如此,总也得有点报答吧?”公子重耳说:“如果托您的洪福,我能回到晋国为君,将来两国发生了战争,那我就先后退九十里。如果还得不到您的宽大,那么我只好和您较量一下了。”五年后,晋楚交兵于城濮时,晋文公即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。楚军统帅成得臣,仍然向前进攻,终于发生了城濮之战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及楚,楚子飨之,曰:‘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谷?’对曰:‘子女玉帛,则君有之,羽毛齿革,则君地生焉。其波及晋国者,君之余也,其何以报君?’曰:‘虽然,何以报我?’对曰:‘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,晋、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若不获命,其左执鞭弭,右属橐鞬,以与君周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李开先《遵岩王参政传》:“(王)仲子生有奇资灵性……年十三四,不惟尽通举子业,而且多读人书,受学于愧虚易时中,愧虚谓当退避三舍。”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10回:“贤姪少年如此大才,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。”


述补 舍,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后退九十里,比喻对人退让。语本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重耳答曰:‘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’”《儒林外史》10回:“两公子将此书略翻了几页,称赞道:‘贤姪少年如此大才,我等俱要~矣。”※舍,不读作shě。△多用于表示不敢相争或讨厌接触。→望而却步↔长驱直入 一往无前


解释舍:古代行军的里程单位,三十里为一舍。指后退九十里。比喻对人让步,不与对方较量高低,或表示回避。

出处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、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
春秋时期,晋献公宠爱骊姬,骊姬打算另立她的儿子为太子,于是害死太子申生,逼得公子重耳出逃国外。

公元前637年,重耳逃到楚国,得到楚成王的款待。一次,楚成王问重耳:“公子您假如返回晋国,用什么来报答我?”重耳回答说:“假如能够借助您的福气,得以返回晋国,那么以后如果晋、楚兴兵交战,我将后退九十里避让您。假如这样还不能获得您的谅解,那么我再与您周旋。”楚国大将子玉请楚王杀掉他,楚王说:“重耳志向宽广而勤俭,温文尔雅且彬彬有礼,跟从他的人都恭敬宽厚,忠勇有力。以后振兴晋国的应该就是他了。老天将要扶助他,谁还能够废弃他呢。违背天意一定会有大的灾难。”于是把他护送到了秦国。重耳得到秦国帮助,五年之后返回晋国当了国君,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。

后来晋楚城濮之战,晋军果然实现诺言,后退三舍以避让楚军。楚军将领子玉认为正可趁晋军的避让而进军攻击,没想到晋军早有防备。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军大败而结束。

例句

她太泼辣,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。


【词语退避三舍】  成语:退避三舍汉语词典:退避三舍

猜你喜欢

  • 辨水

    《淮南子.氾论训》:“臾儿易牙,淄 渑之水合者,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。”后以“辨水”称扬人的味觉特别灵敏。宋秦观《次韵谢李安上惠茶》:“著书懒复追鸿渐,辨水时能效易牙。”【词语辨水】   汉语大词典:辨

  • 诏入玉楼

    源见“玉楼受召”。谓仙逝。宋葛长庚《摸鱼儿.寿傅枢阁中李夫人》词:“奈诏入玉楼,猛骑箕尾,四海忆霖雨。”

  • 材官蹶张

    参见:蹶张主谓 材官,古代武卒,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。蹶张,以脚踏强弩使之开张。勇悍有力的武士开弓射箭。南朝梁·简文帝《度关山》:“力农争地利,转战逐天时。~皆命中,弘农越骑尽搴旗。”△用于描写武士。【

  • 投签警睡

    《陈书.世祖纪》:“每鸡人伺漏,传更签于殿中,乃敕送者,必投签于阶石之上,令锵然有声,云:‘吾虽眠,亦令惊觉也。’”南朝陈文帝,姓陈名蒨,庙号世祖,因艰难创业,知民疾苦,性明察简约。他作了皇帝,仍勤于

  • 浣纱女

    南朝.宋.孔灵符(旧题晋.孔烨)《会稽记》:“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,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,先教习于土城山,山边有石,云是西施浣纱石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十七引)据说西施是诸暨县罗山的一位农村洗衣服

  • 天槎

    同“天汉浮槎”。宋刘炎《迩言》:“游吴山,翛然独坐,望海门二峰,隐然如天关,潮来喧如泻天潢,大舶高樯,往来出没,如泛天槎。”【词语天槎】   汉语大词典:天槎

  • 瓶罄罍耻

    《诗经.小雅.蓼莪》:“瓶之罄矣,维罍之耻。鲜民之生,不如死之久矣!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?出则衔恤,入则靡至!”这是《蓼莪》诗的第三章,大意是说:小瓶子空空啊,是大酒樽的耻辱。无福人孤苦地生活,可真是不

  • 浸假

    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,予因以求时夜;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,予因以求鸮炙;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,以神为马,予因以乘之,岂更驾哉?”成玄英疏:“假令阴阳二气,渐而化我左右两臂为鸡为

  • 一牛吼地

    《翻译名义集.数量》:“拘卢舍,此云五百弓,亦云一牛吼地,谓大牛鸣声所极闻。或云一鼓声。《俱舍》云二里,《杂宝藏》云五里。”后因以“一牛吼地”形容距离较近。宋王安石《答张奉议》诗:“五马渡江开国处,一

  • 弋者慕

    参见:弋者何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