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铜驼荆棘

铜驼荆棘

铜驼:铜铸的骆驼,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。铜驼被荆棘遮蔽。形容亡国后的凄凉、残破景象。索靖(239-303年),字幼安,敦煌(今甘肃敦煌)人。少时超凡绝俗,与乡人汜衷等四人并入太学,时称“敦煌五龙”。晋武帝司马炎时任尚书郎。惠帝司马衷时赐爵关内侯,后平赵王伦有功迁将军,以与河间王颙交战时受伤而死。晚年时,因见朝政混乱,预知天下必将大乱,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息道“将来我会在荆棘之中见到你的。”不久,西晋爆发了“八王之乱”。外族入侵,西晋灭亡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60《索靖传》1648页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洛阳宫门铜驼,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!”’

【例句】:

宋·陆游《秋夜有感》:“中原何时定?铜驼卧荆棘。灭胡恨无人,有复不易识。” 宋·陆游《晓叹》:“未闻含桃荐宗庙,至今铜驼没荆棘。” 陆游《纵笔》其二:“云隔江淮翔翠凤,露沾荆棘没铜驼。” 宋·文天祥《满江红·代王昭仪》:“彩云散,香尘灭。铜驼恨,那堪说。” 《清史稿·庄元辰传》:“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,则居处必不安,试念孝陵、长陵铜驼荆棘之惨,则对越必不安。” 秋瑾《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》诗:“铜驼已陷悲回首,汗马终惭未有功。”


其他 铜驼,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。铜驼处于荆棘之中,形容战乱或亡国后的残败景象。语本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洛阳宫门铜驼,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。’”明·李逊之《三朝野纪序》:“倘读之有兴故国故君之思,怀~之感者,吾且欲凭吊于断简残编之中,相与悲歌当经也已!”△多用于亡国之后。→栋折榱崩 ↔河清海晏 金瓯无缺。 也作“荆棘铜驼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 (索) 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洛阳宫门铜驼,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!’”

【今译】 晋代索靖博通经史,有远见卓识,他预知时局不稳,国家将要发生动乱,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慨叹说,以后将会见你卧在荆棘丛中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变乱或亡国后凄凉破败的景象; 也用以表现对时世动乱的不祥预感。

【典形】 故国铜驼、棘没铜驼、荆棘铜驼、洛阳荆棘、泣铜驼、叹铜驼、铜驼草露、铜驼恨、铜驼荆棘、铜驼哭、铜驼泪、铜驼榛棘、铜驼泣露、棘生铜驼、惆怅铜驼、梦绕铜驼、荆棘埋铜驼、铜驼泣草菅、洛邑铜驼、金马铜驼、铜兽泣、铜驼悲、铜驼事、埋铜驼、卧深棘、没荆棘。

【示例】

〔故国铜驼〕 清·沈永令 《秦中》:“旧游金谷云烟散,故国铜驼枳棘迷。”

〔棘没铜驼〕 宋·陆游《囚山》:“此生终遣英雄笑,棘没铜驼六十年。”

〔荆棘铜驼〕 宋·陆游《醉题》:“只愁又踏关河路,荆棘铜驼使我悲。”

〔洛阳荆棘〕 金·元好问《杂著》 之四:“洛阳荆棘千年后,愁绝铜驼陌上人。”

〔泣铜驼〕 唐·李商隐《曲江》:“死忆华亭闻唳鹤,老忧王室泣铜驼。”

〔叹铜驼〕 明·陈子龙《晚秋杂兴》:“列国几人存玉马,五都今复叹铜驼。”

〔铜驼草露〕 元·王逢《钱塘春感》:“文化有余戎事略,铜驼草露不胜情。”

〔铜驼恨〕 宋·文天祥《满江红·代王夫人作》:“铜驼恨,那堪说! 想男儿慷慨,嚼穿龈血。”

〔铜驼荆棘〕 宋·陆游《春游》:“自笑此生余几许,铜驼荆棘尚关情。”

〔铜驼哭〕 清·毛如瑜《赠张铁桥先生》:“耳闻沧海变桑田,长安夜听铜驼哭。”

〔铜驼榛棘〕 清·周孝学《书牧斋集后》:“铜驼榛棘话酸辛,东磵盘旋剩旧身。”


【词语铜驼荆棘】  成语:铜驼荆棘汉语词典:铜驼荆棘

猜你喜欢

  • 驹隙影

    源见“白驹过隙”。流逝的日影。喻短暂易逝的时光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彼牵黄臂苍,驰猎于声利之场者,但见衮衮马头尘,匆匆驹隙影儿。”

  • 焦木

    源见“焦尾琴”。指琴。清毛奇龄《同王徵士听杨太常弹琴篇》:“呼天抢地抱焦木,一鼓再鼓双泪流。”

  • 势不两立

    双方尖锐对立,其势不可并存。《战国策.楚策一》:“楚强则秦弱,楚弱则秦强,此其势不两立。”亦作“势不两存”。《三国志.吴志.陆逊传》:“得报恳恻,知与(文)休久结嫌隙,势不两存。”主谓 势,情势;立,

  • 忠言逆耳利于行

    《孔子家语.六本》:“孔子曰:‘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,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。’”忠言:诚恳劝告的话。逆耳:不顺耳。指忠告的话虽然不顺耳,但有利于改正错误和缺点。后因以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作为诚恳但刺耳的话,

  • 治聋之酒

    唐.李涛《春社从李昉乞酒》诗:“社公今日没心情,为乞治聋酒一瓶。恼乱玉树将欲徧,依稀寻到第三厅。”原诗题下注云:“《石林诗话》云:俗称社日饮酒治聋。昉时为翰林学士,有月给内库酒,故涛从乞之。社公,涛小

  • 浔阳司马

    源见“司马青衫”。指白居易。也借指身处逆境的人。宋晁补之《绿头鸭.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》词:“赖得多愁、浔阳司马,当时不在绮筵前。”

  • 情种

    指感情特别丰富的人。清代郑方坤《五代诗活.李后主》引《花草蒙拾》:“春花秋月诸词,与‘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’一帖,同是千古情种。”【词语情种】   汉语大词典:情种

  • 种柳人

    源见“陶潜柳”。指晋陶潜。唐孟郊《过彭泽》诗:“扬帆过彭泽,舟人讶叹息。不见种柳人,霜风空寂历。”【词语种柳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种柳人

  • 鹤背吹笙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形容美好的仙境。清郭麐《喝火令.题许校书清露瑶台图》诗:“鹤背吹笙下,桥头步屧通,云鬟雾鬓太玲珑。”

  • 王者香

    汉蔡邕《琴操.猗兰操》:“〔孔子〕自卫返鲁,过隐谷之中,见芗兰独茂,喟然叹曰:‘夫兰当为王者香,今乃独茂,与众草为伍,譬犹贤者不逢时,与鄙夫为伦也。’”后以“王者香”称兰花。明周履靖《咏兰》:“欲撷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