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雅歌投壶

雅歌投壶

后汉书.祭遵传》:“遵为将军,取士皆用儒术,对酒设乐,必雅歌投壶。”李贤注:“雅歌谓歌《雅诗》也。《礼记.投壶》经曰:‘壶颈修七寸,腹修五寸,口径二寸半,容斗五升。壶中实小豆焉,为其矢之跃而出也。矢以柘若棘,长二尺八寸,无取其皮,取其坚而重。投之胜者饮不胜者,以为优劣也。’”后常以“雅歌投壶”称颂武将的儒雅行为。《宋史.岳飞传》:“雅歌投壶,恂恂如书生。”《花月痕》四七回:“今之武将,都有轻裘缓带、雅歌投壶之意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北堂书钞》 卷一○六引吴·谢承《后汉书》 曰:“祭 (zhai)。遵为将军,取士皆用儒术,对酒设乐,必雅歌投壶。”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后汉征虏将军祭遵喜好经书,任将军后,选拔人才都用儒术,每逢设宴奏乐,一定要雅歌投壶。(投壶为古代宴会上一种娱乐活动,宾主依次将箭筹投入壶中,以多少定胜负,负者饮酒。)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武将风流儒雅的气度; 也用以咏饮宴之事。

【典形】 宾从投壶、投壶、投壶歌兴、投壶接高宴、雅歌投壶、祭遵歌吟、征虏投壶、雅咏投壶、雅唱投壶、投壶乐、投壶祭征虏、尊俎投壶。

【示例】

〔宾从投壶〕 明·陈子龙《喜袁临侯开府郧阳却寄》:“檄书倚马销金甲,宾从投壶佐玉觞。”

〔投壶〕 清·唐孙华《送赵二闻之官济宁》:“画戟森严趋属吏,投壶清暇会群公。”

〔投壶歌兴〕 元·刘致《朝天子·邸万户席上》:“横槊吟情,投壶歌兴,有前人旧典型。”

〔投壶接高宴〕 唐·李白《江夏寄汉阳辅录事》:“他日观军容,投壶接高宴。”

〔雅歌投壶〕 元·揭傒斯《纯德先生梅西集序》:“而素尚高洁,登山临水,雅歌投壶,宾馔无虚日。”

〔祭遵歌吟〕 金·元好问 《赠郝万户》:“诗书义府无古今,祭遵军中亦歌吟。”

〔征虏投壶〕 清·顾炎武《上吴侍郎旸》:“征虏投壶暇,东山赌墅优。”


【词语雅歌投壶】  成语:雅歌投壶汉语词典:雅歌投壶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目一行

    源见“五行俱下”。形容读书速度慢,读得非常仔细。清林昌彝《先妣吴太安人行略》:“昌彝读书质驽钝,每日读五百字,必百遍,十目一行,必字字句句解其义,至无疑窦乃已。”

  • 依刘表

    同“依刘”。唐李商隐《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》:“自是依刘表,安能比老彭?”

  • 中年丝竹

    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谓中年以后以音乐作消遣。清 丘逢甲《次韵答晓沧冬日见过草庐》诗:“满座酒尊怀北海,中年丝竹负东山。”

  • 廉让江

    晋.刘欣期《交州记》:李祖仁兄弟十人,并慈孝廉让,因此名其乡曰“廉让”,其江曰“廉让江”。江、乡以人廉洁谦让而得名。后因用为咏兄弟廉让的典故。《幼学琼林》卷二“兄弟”:“上留田(晋.崔豹《古今注》卷中

  • 触斗蛮争

    源见“蛮触交争”。比喻为细微私利而争斗。清尤侗《驻云飞.十空曲》:“竖子英雄,触斗蛮争蜗角中。”清王韬《答强弱论》:“触斗蛮争,由造物主观之,不值一笑。”并列 触和蛮,《庄子》寓言中蜗牛左右角上两个小

  • 侯嬴重一言

    源见“侯嬴抱关”。谓重然诺,守信义,愿为知己者效死。唐魏徵《述怀》诗:“季布无二诺,侯嬴重一言。人生感意气,功名谁复论?”

  • 六铢纱

    同“六铢衣”。《剪灯馀话.凤尾草记》:“素质白攒千瓣玉,香肌红透六铢纱。”【词语六铢纱】   汉语大词典:六铢纱

  • 梁鸿

    源见“举案齐眉”。东汉梁鸿与妻孟光相敬如宾,后以“梁鸿”喻指丈夫,亦指贤夫。明张煌言《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》诗之一:“尺牍胡然至,寒温不自通……鹿车谁共挽,羞杀是梁鸿。”清宣鼎《夜雨秋灯录.青天白日》

  • 鸥鹭相得

    同“鸥鹭忘机”。唐元稹《酬窦校书二十韵》:“鸥鹭元相得,杯觞每共传。”见“鸥鹭忘机”。唐·元稹《酬窦校书二十韵》:“鸥鹭元相得,杯觞每共传。”

  • 入室清风,对饮明月

    《南史.谢弘微传》附《谢譓》:“次子譓,不妄交接,门无杂宾。有时独醉,曰:‘入吾室者但有清风,对吾饮者唯当明月。’……”谢譓为人清高脱俗,门无杂宾。他曾说:入吾室只有青风,对饮的唯明月。意谓仅以清风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