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雪泥鸿爪

雪泥鸿爪

宋.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?应似飞鸿踏雪泥;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?”

“雪泥鸿爪”亦作“雪鸿指爪”。后因指往事留下的痕迹。

清.赵执信《太白酒楼歌》:“又不见曹王陵暮碻磝北,残松积藓荒碑亭,雪泥鸿爪半澌灭,雄名空自驰风霆。”明.王世贞《弇州山人四部稿》卷一二九《题包参军东游稿后》:“幽忧抱疾,块守蜗庐,雪泥指爪,讬之梦寐。”


偏正 鸿雁在雪地上踏过,留下的爪印。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。语本宋·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?应似飞鸿踏雪泥;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清·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:“故留别某某,皆有诗四首,~,小纪因缘。”△常用于描写岁月辗过的痕迹。→雁过留声 飞鸿踏雪。也作“雪鸿指爪”、“雪泥鸿迹”、“雪中鸿爪”。


【典源】 宋·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? 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老僧已死成新塔,坏壁无由见旧题。往日崎岖还记否? 路长人困蹇驴嘶。”

【今译】 苏轼诗道:“人生到处飘泊像什么? 就如同那鸿雁踏在雪泥。泥上随意留下了点点爪迹,鸿飞那管它是东是西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生四处飘泊; 或形容生涯行止的踪迹。

【典形】 东西鸿爪、飞鸿留爪、鸿过雪、鸿留爪、鸿爪、鸿爪雪、踏雪飞鸿、雪泥、雪泥鸿爪、雪爪、鸿爪迹、雪上留痕、雪染鸿泥、鸿留泥上雪、雪泥迹、鸿爪一瞥。

【示例】

〔东西鸿爪〕 清·徐乾学《叠韵答学山侄》:“东西鸿爪皆空点,今古蛾眉不易防。”

〔飞鸿留爪〕 明·袁宏道《黄平倩至玉泉以书见要》:“几年抛没叹吹云,又作飞鸿留爪地。”

〔鸿过雪〕 清·王夫之《续落花诗》之十三:“身世无余鸿过雪,人天莫问雨成刀。”

〔鸿留爪〕 清·丘逢甲《次韵再答晓沧》之二:“半生踪迹鸿留爪,终古英雄豹死皮。”

〔鸿爪〕 清·唐孙华《寿陆次公别驾》:“偶然鸿爪宦游踪,早占青山乌目峰。”

〔鸿爪雪〕 清·王摅《发蒙阴》:“落落萍踪鸿爪雪,萧萧蓬髩马蹄风。”

〔踏雪飞鸿〕 清·鄂尔泰《滇中回宿易隆诗》:“踏雪飞鸿任此身,戟辕回首已前因。”

〔雪泥〕元·萨都拉《经姑苏与张天雨》:“踪迹留雪泥,宇宙寄泡影。”

〔雪泥鸿爪〕 清·赵执信《太白酒楼歌》:“雪泥鸿爪半嘶灭,雄名空自驰风霆。”

〔雪爪〕 清·杨潮观《韩文公雪拥蓝关》:“千乡万里,却早定数安排矣! 留雪爪,似鸿泥。”


【词语雪泥鸿爪】  成语:雪泥鸿爪汉语词典:雪泥鸿爪

猜你喜欢

  • 谢公游

    源见“谢公屐”。谓爱好游山临水。唐雍陶《送徐使君赴岳州》诗:“巴陵山水郡,应称谢公游。”

  • 背奥媚灶

    源见“媚灶”。借喻背着君上而阿附权臣。晋袁宏《后汉纪.献帝纪二》:“硕以瓦器奉职天台,不思先公而务私家,背奥媚灶,苟谄大臣。”【词语背奥媚灶】  成语:背奥媚灶汉语大词典:背奥媚灶

  • 黄竹咏

    同“黄竹篇”。唐宋之问《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》:“一承《黄竹》咏,长奉白茅居。”

  • 老莱儿戏

    同“老莱娱亲”。宋韩淲《醉蓬莱.寿潘漕》词:“膝下婆娑,老莱儿戏,帝所辉光,使衣呈绣。”【词语老莱儿戏】   汉语大词典:老莱儿戏

  • 添兵减灶

    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五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庞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‘我固知齐军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过半矣。’”齐孙膑战庞涓,暗中增兵,而表面上制造减少行军饭灶的

  • 友仁

    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后以“友仁”谓与仁者交朋友。清 梁章鉅《归田琐记.家居》:“居是而事贤友仁,就高年而采风问俗。”【词语友仁】   汉语大词典:友仁

  • 死灰复燎

    同“死灰复燃”。清 遯庐《童子军.逼狱》:“这个使不得,若非斩草除根,全消祸种,定要死灰复燎,自惹飞灾。”见“死灰复燃”。清·遯庐《童子军·逼狱》:“这个使不得,若非斩草除根,全消祸种,定要~,自惹飞

  • 临河欲鱼

    同“临河羡鱼”。《文子.上德》:“临河欲鱼,不若归而织网。”见“临河羡鱼”。《文子·上德》:“~,不若归而织网。”【词语临河欲鱼】  成语:临河欲鱼汉语大词典:临河欲鱼

  • 肠谷

    古代传说中太阳所出的地方。《书.尧典》:“分命羲仲,宅嵎夷,曰眄谷。”孔安国传:“宅,居也。东表之地,称嵎夷。旸( ㄧㄤˊ yáng 阳)明也。日出于谷,而天下明,故称旸谷。旸谷,嵎夷,一也。”嵎

  • 五步成诗

    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载:“开元(唐玄宗年号)初,史青上书自荐能诗。云:子建(三国魏曹植字)七步(参阅本书“七步成诗”条),臣五步之内可塞(抵塞,抵偿,此引申指完成命题赋诗)明诏(指皇帝的命题)。明皇试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