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顾名思义

顾名思义

看到名字就想到名子的含义。后来也比喻做出某种结论或解释是理所当然的。王昶(?-259年),字文舒,太原晋阳(今山西晋阳)人。曹丕在东宫时,为中庶子。曹丕即位,迁兖州刺史。明帝时加扬烈将军。齐王曹芳时和东吴交战,以军功封征南大将军,京陵侯,后以平诸葛诞之乱,位进司空。王昶为人非常注重名节,甚至给子侄们起名字也考虑谦实守道。侄儿起名叫王默(字处静)、王沈(字处道)。其子名叫王浑(字玄冲)、王深(字道冲)。并写书告戒他们说:“孝敬仁义是最重要的,应身体力行,不应追求浮华。我想让你们立身行事,遵守儒者之教,履行道家之言,所以才用玄、默、冲、虚作你们的名字,为的是让你们看到名字就想到它的含义,而不能违背它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·王昶传》卷27第744、745页:“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谦实,以见其意,故兄子默字处静,沈字处道,其子浑字玄冲,深字道冲。遂书戒之曰:‘……欲使汝曹立身行己,尊儒者之教,履道家之言,故以玄默冲虚为名,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桓南郡与道曜讲《老子》,王侍中(祯之)为主簿,在坐。桓曰:‘王主簿可顾名思义。’”刘峻注:“老子明道,祯之字思道,故曰‘顾名思义。’”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岳飞应道:是先人命为‘鹏举’二字。周侗道:‘正好顾名思义。’”


连动 看到名称,就会想到它的含义。语出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昶传》:“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谦实,以见其意,故兄子默字处静,沉字处道,其子浑字玄冲,深字道冲。遂书戒之曰……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”张天民《创业》:“无名地,~,它是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,没有人家,没有道路,没有牛羊,它连个名字都没有,因此叫无‘名’地。”△用于描写名实一致。→ 望文生义循名责实 名副其实 ↔有眼无珠 名不副实 土龙刍狗 有名无实


【词语顾名思义】  成语:顾名思义汉语词典:顾名思义

猜你喜欢

  • 舞鸣鸡

    同“舞荒鸡”。清唐孙华《夏日杂诗八首》之八:“安眠常彻晓,不复舞鸣鸡。”

  • 傅粉何郎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一五四引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何晏字平叔,以主婿拜驸马都尉,美姿仪。”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:“何平叔(何晏)美姿仪,面至白。魏明帝疑其傅粉,正夏月,与热汤饼。既啖,大汗出,以朱衣

  • 对屠门而大嚼

    见“过屠门而大嚼”。【词语对屠门而大嚼】  成语:对屠门而大嚼汉语大词典:对屠门而大嚼

  • 书仙籍

    参见:通仙籍

  • 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

    膏油:借指灯烛。晷( ㄍㄨㄟˇ guǐ ):日影。恒:经常。兀( ㄨˋ wù )兀:劳苦。穷年:终年。 意谓夜以继日,终年勤奋读书。语出唐.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先生之业

  • 礼经三百,威仪三千

    见〔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〕。

  • 湘陵妃子

    同“湘妃”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三折:“似湘陵妃子,斜倚舜庙朱扉。”【词语湘陵妃子】  成语:湘陵妃子汉语大词典:湘陵妃子

  • 颖露囊锥

    同“颖露囊中”。宋高观国《雨中花》词:“文章俊伟,颖露囊锥,名动万里呼韩。”

  • 剑气埋丰

    同“剑埋丰城”。唐刘得仁《书事寄万年厉员外》诗:“凫飞将去叶,剑气尚埋丰。”

  • 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

    比喻内心忐忐不安。语出《水浒全传》二六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吃酒,如何却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《二刻拍案惊奇.满少卿饥附饱飏》:“心里真似十五个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