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高步云衢

高步云衢

衢:四通八达的大路。云衢:云间大道,旧时比喻仕途显达、顺利。郤诜(shēn),济阴单父(今山东单县)人。少博学,以对策而踏入仕途,所以《晋书》的作者高度评价了当时朝廷求贤于民间的这一做法。他说:“治理国家,应该重视选拔人才。晋武帝司马炎之时,天下太平,朝廷属意求贤,郤诜等人都怀才而沉没于民间,被举为贤良之首而应召,对策朝廷,以至居高官显位。这和古代前哲比起来,也足以相提并论了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52《郤诜等传·史臣曰》1455页:“武皇之世,天下乂安,朝廷属意于求贤,轴有怀于干禄。郤诜等并韫价州里,然应召,对扬天问,高步云衢,求之前哲,亦足称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耿湋《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》:“故人高步云衢上,肯念前程杳未期。” 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朕闻良臣如猛兽,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,信矣哉。”


述宾 步,行走。云衢,云中大路。原指高高地走上登天的大道。用于比喻显位。指得意于朝廷官居显位。后亦指科举登第。语出《晋书·郤诜传论》:“郤诜等并韫价州里,裒然应召,对扬天问,高步云衢,求之前哲,亦足称矣。”[例]这次乡试伍公子考了第一,~,切不可一忘贫寒时。△褒义。常用于指步步高升,上进快。也作“高步通衢”。


【词语高步云衢】  成语:高步云衢汉语词典:高步云衢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边

    明代北方9个军事要镇的合称。后为边境的泛称。明朝建立后,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,严重危胁着明朝的统治。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,屡次派将北征,同时,还分封其子朱棣、朱权等统率重兵驻守北部边

  • 寒蟾

    源见“蟾蜍”。指寒月。唐刘禹锡《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》:“管弦喧夜景,灯烛掩寒蟾。”【词语寒蟾】   汉语大词典:寒蟾

  • 穷发

    指北方荒芜不毛之地。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‘穷发之北,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”成玄英疏:“地以草为毛发,北方寒沍之地,草木不生,故名穷发,所谓不毛之地。”沍( ㄏㄨˋ hù 互):冻结。【词语穷发】   

  • 束桂

    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形容柴薪缺少,生活艰难。明 范受益 王錂《寻亲记.剖面》:“贫穷辈,太无知。买柴如束桂,有朝餐,没夜食。”【词语束桂】   汉语大词典:束桂

  • 皇族列拜

    皇族:帝王家族成员。列拜:以次而拜。此典指察合台听从耶律楚材的劝告,率皇族诸王向其弟元太宗窝阔台行跪拜礼。察合台(?-1241年),成吉思汗第二子,早年随从其父攻金和西征,受封畏兀儿以西到阿姆河之地,

  • 励精求治

    意为案件已经判定,决不更改。用来称颂官吏的秉公执法。出自唐李元紘(chóng洪)的事迹。李元紘(?-733年)字大纲,祖籍滑州(今河南滑县),后移居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。元紘曾任雍州司户参军。当时太

  • 于我如浮云

    见〔富贵于我如浮云〕。

  • 唯饮吴水

    参见:饮水

  • 吮卒

    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起之为将,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……卒有病疽者,起为吮之。”后因以“吮卒”为将官爱兵之典。明徐渭《龛山凯歌》诗之八:“旗裹金疮碎朔风,军中吮卒有吴公。”【词语吮卒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雁行

    《礼记.王制》:“父之齿随行,兄之齿雁行;朋友不相逾。”《礼记》中,强调兄弟出行应该象大雁飞行时那样有次序。后遂用为咏兄弟之典。唐.皇甫冉《送从弟预贬远州》诗:“独结南枝恨,应思北雁行。”【词语雁行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