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殊途同归”。汉桓宽《盐铁论.利议》:“诸生对策,殊路同归,指在于崇礼义。”见“殊途同归”。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诸生对册,~。”【词语殊路同归】 成语:殊路同归汉语大词典:殊路同归
《周礼.天官.内司服》:“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:祎衣、揄狄、阙狄、鞠衣、展衣、缘衣,素沙。”周朝时,王后有六种服饰,称六衣,其分别为祭服(祎衣、揄狄、阙狄)、告桑之服(鞠衣)、朝服(展衣)和便服(缘衣)
同“窥宋东墙”。《古今小说.闲云庵阮三偿冤债》:“邻女乍萌窥玉意,文君早乱听琴心。”【词语窥玉】 汉语大词典:窥玉
同“薏苡明珠”。清王夫之《杨殿撰慎》诗:“伏波未洗明珠怨,莫诧中朝有建威。”
祸害的根源。汉代焦延寿《易林》:“杜口结舌,言为祸母。”又佛教故事记有异兽名祸母,人买之致祸。见《法苑珠林》。后又常用以比喻买女色而致祸。【词语祸母】 汉语大词典:祸母
源见“南山种豆”。咏田间劳作的归隐生活。柳亚子《少年》诗:“嵇生柳下曾无锻,杨恽南山尚有诗。”
394 ① 年华,比喻年岁象流水似的易逝,故称“年华”为“流年”。唐代杜甫《雨》诗:“悠悠边月破,郁郁流年度。”【词语流年】 汉语大词典:流年
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邹君好服长缨(此指系在颔下的长帽带)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邹君患之,问左右。左右曰:‘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贵。’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”又“齐桓公好紫服,
源见“陆凯传情”。指寄情于亲友。唐岑参《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》诗:“橘怀三个去,梅折一枝将。”
同“桂折一枝”。唐白居易《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》诗:“桂折应同树,莺迁各异年。”【词语桂折】 汉语大词典:桂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