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黄庭换鹅

黄庭换鹅

源见“换鹅书”。称扬人擅长书法。唐李白《送贺宾客归越》诗:“山阴道士如相见,应写《黄庭》换白鹅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二三八引晋·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 曰:“山阴有道士养群鹅,羲之意甚悦。道士云:‘为写《黄庭经》,当举群相赠。’乃为写讫,笼鹅而去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山阴有一道士,养好鹅,羲之往观焉,意甚悦,固求市之,道士云:‘为写《道德经》,当举群相赠耳。’羲之欣然写毕,笼鹅而归,甚以为乐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,曾为右军将军,人称王右军,是位大书法家,性又爱鹅。山阴有一道士养有一群好鹅,王羲之闻知去看,非常喜爱,想要买下,道士说:“您能为我写《黄庭经》(一作《道德经》),我将这群鹅全送给您。”羲之欣然为他写毕,将鹅装笼带回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书法精妙,或指精妙的书法作品; 也用以咏鹅。

【典形】 白鹅书、博白鹅、鹅费羲之墨、鹅归逸少、鹅经、鹅群帖、换白鹅、换鹅、换鹅经、换鹅帖、换黄庭、换经鹅、黄庭换鹅、挥翰邀鹅、笼鹅、笼归忆右军、山阴道士鹅、书经爱鹅、书邀道士鹅、右军鹅、笼随王右军、将鹅与右军、挥帖致白鹅、内史写黄庭、换取黄庭、学溪老鹅、山阴书、惜鹅群、换群鹅、换鹅文、换鹅手、觅鹅群、逸少写黄庭。

【示例】

〔白鹅书〕 元·萨都拉《奉和邓善之学士》:“天上已无金马诏,人间空有白鹅书。”

〔博白鹅〕 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羲之俗书趁姿媚,数纸尚可博白鹅。”

〔鹅费羲之墨〕 唐·杜甫《摇落》:“鹅费羲之墨,貂余季子裘。”

〔鹅归逸少〕 唐·李商隐《喜雪》:“鹅归逸少宅,鹤满令威家。”

〔鹅经〕 宋·苏轼《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》:“一纸鹅经逸少醉,他年鹏赋谪仙狂。”

〔鹅群帖〕 清·唐孙华《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》:“字仿鹅群帖,文成鸡卵碑。”

〔换白鹅〕 元·张可久《寨儿令·山中分韵得声字》:“驾青牛自取丹经,换白鹅谁写黄庭。”

〔换鹅〕 宋·陈与义《送张迪功赴南京掾》之二:“看客休题凤,将书莫换鹅。”

〔换鹅经〕 宋·苏舜钦《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》:“山阴不见换鹅经,京口今存瘗鹤铭。”

〔换黄庭〕 元·耶律楚材《赠云川张道人》:“素扇自甘赎碧笠,玄鹤不肯换黄庭。”

〔换经鹅〕 元·马祖常《送华山隐之宗阳宫》:“呦呦呼伴鹿,唼唼换经鹅。”

〔黄庭换鹅〕 唐·李白《送贺宾客归越》:“山阴道士如相见,应写黄庭换白鹅。”

〔笼鹅〕 唐·李白 《王右军》:“书罢笼鹅去,何曾别主人。”

〔笼归忆右军〕 明·高启 《观鹅》:“击乱思常侍,笼归忆右军。”

〔山阴道士鹅〕 宋·黄庭坚《鹧鸪天》:“为君写就黄庭了,不要山阴道士鹅。”

〔书经爱鹅〕 唐·卢纶《宴赵氏昆弟季书院》:“咏雪因饶妹,书经为爱鹅。”

〔书邀道士鹅〕 宋·黄庭坚《自咸平至太康》:“诗入鸡林市,书邀道士鹅。”

〔右军鹅〕 唐·张祜《闲居作》之,五:“唯精左氏传,不养右军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

    断:决断。乱:祸乱。卜应当决断而不决断,就会产生祸乱。 表示行事要当机立断,否则贻害无穷。语出《后汉书.儒林传.杨伦》李贤注引《黄石公三略》: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《史记.春申君列传.赞》:“语曰

  • 让梨

    《后汉书.孔融传》:“融幼有异才”李贤注引“融家传”:“(融)年四岁时,每与诸兄共食梨,融辄引小者。大人问其故,答曰:‘我小儿,法(按照道理和规矩的意思)当取小者。’由是宗族奇之。”(事又见《文士传》

  • 蓝桥欢惬

    源见“蓝桥”。指男女欢情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堕钗》:“道千金一笑相逢夜,似遇蓝桥那般欢惬。”

  • 歧迷

    源见“歧路亡羊”。谓分歧迷离。清方东树《〈切问斋文钞〉书后》:“循陆氏之言,而证以卷中之文,将使义理日以歧迷,文体日以卑伪。”【词语歧迷】   汉语大词典:歧迷

  • 兔魄

    源见“玉兔”。指月亮。《参同契》卷上:“蟾蜍与兔魄,日月无双明。”明刘基《怨王孙》词:“兔魄又满,天长雁短。”【词语兔魄】   汉语大词典:兔魄

  • 鼠肝虫臂

    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俄而子来有病,……子犁往问之,……倚其户与之语曰:‘伟哉造化,又将奚以汝为?将奚以汝适?以汝为鼠肝乎?以汝为虫臂乎?’”春秋时,子来生病快要死了,他的朋友子犂前来探望。子犂倚着门对

  • 贼去关门

    意思是没有能够及时提防,比喻出了事故以后,才知道防范。《五灯会元》:“杭州倾心寺法瑫宗一禅师上堂,……僧曰:‘若不遇于师,几成走作?’师曰:‘贼去后关门。’”偏正 比喻出了事才去防范。《红楼梦》112

  • 刍狗语

    源见“刍狗”。指无足轻重的言论。明唐顺之《读东坡诗戏作》诗:“扫除李 杜刍狗语,出入鬼神傀儡门。”

  • 破镜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一七引《神异经》:“昔有夫妻将别,破镜,各执半以为信。其妻与人通。其镜化鹊飞至夫前,其夫乃知之。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,自此始也。”破镜,原指将镜打破为两半,各执其一半,以为重逢时的凭证

  • 莫谈公事

    《南史.徐勉传》:“尝与门人夜集,客有虞暠,求詹事五官,勉正色答云:‘今夕止可谈风月,不宜及公事。’故时人服其无私。”南朝梁.徐勉为吏部尚书,重视操守,政绩清廉。一天,他与客夜坐,有人通过私人关系找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