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黑甜乡

黑甜乡

苏轼《发广州》诗:“朝市日已远,此身良自如。三杯软饱后,一枕黑甜余。”自注:“俗谓睡为黑甜。”后因以“黑甜乡”指梦乡。元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:“笑他满朝朱紫贵,怎如我一枕黑甜乡。”


【典源】 宋·苏轼《发广州》诗:“朝市日已远,此身良自如。三杯软饱后,一枕黑甜余。”自注:“俗谓睡为黑甜。”

【今译】 苏轼有诗道,忙嚣的朝市渐已远去,心里是多么舒闲随意。每天三杯小酌又甜又香,枕上一觉梦乡游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酣睡、梦乡等。

【典形】 黑甜、黑甜乡、黑甜一枕、睡老黑甜、甜黑、黑甜余、黑甜共一乡、黑甜一觉。

【示例】

〔黑甜〕 宋·陆游《初秋小疾效俳谐体》:“遣闷凭请圣,忘情付黑甜。”

〔黑甜乡〕 元·马致远《泰华山陈抟高卧》:“您满朝朱紫贵,怎如我一枕黑甜乡。”

〔黑甜一枕〕 明·冯惟敏《朝天子·东村楼成》:“四方,八窗,高出松梢上。黑甜一枕到羲皇,傲然陶元亮。”

〔睡老黑甜〕 元·耶律楚材《才卿外郎五年上惠一书》:“睡老黑甜酣顺北,冷官清淡泊辽西。”

〔甜黑〕 清·程先贞 《癸巳元日》:“腰酸一枕寻甜黑,面皱三杯借暖红。”


【词语黑甜乡】   汉语词典:黑甜乡

猜你喜欢

  • 吟白蘋

    《玉台新咏》卷五南朝梁.柳恽《江南曲》:“汀洲采白蘋,日落江南春。洞庭有归客,潇湘逢故人。故人何不返,春华复应晚。不道新知乐,只言行路远。”南朝梁诗人柳恽,在诗作《江南曲》中以咏采白蘋起兴领起,因以“

  • 王胡索食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王修龄(王胡之字)尝在东山,甚贫乏。陶胡奴(即陶范,小字胡奴,陶侃第十子,官光禄勋)为乌程令,送一船米遗之。却不肯取(却,推辞),直答语:‘王修龄若饥,自当就谢仁祖(谢尚字)索食

  • 东风人面

    同“春风人面”。清 缪艮《珠江名花小传》卷三:“迨素秋过访,询知其迁徙梧江,东风人面,未尝不有崔护当年之感云。”【词语东风人面】  成语:东风人面汉语大词典:东风人面

  • 萧何律

    《史记.萧相国世家》:“百姓歌之曰:‘萧何为法,顜若画一(顜,音jiǎng、jiào,明,直);曹参代之,守而勿失。载其清净,民以宁一。’”《汉书.刑法志》:“汉初,高祖初入关,约法三章,……其后四夷

  • 鸡豚

    《礼记.大学》:“畜马乘,不察于鸡豚。”郑玄注:“畜马乘,谓以士初试为大夫也……鸡豚牛羊,民之所畜养以为利者也。”因以“鸡豚”指平民之家的微贱琐事。明唐寅《上吴天官书》:“寅夙遭哀闵,室无强亲,计盐米

  • 钟鸣漏尽

    《三国志.田豫传》:“年过七十而以居位,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,是罪人也。”因以比喻衰残暮年。唐刘禹锡《代请朝觐表》:“绝钟鸣漏尽之讥,展维桑与梓之敬。”清钱谦益《玉川子歌》:“争名夺利死不休,钟鸣漏

  • 箪食豆羹

    一竹篮饭食,一木碗羹汤,指少量的食物。豆:木制盛器,有底脚,形状略似篆体“豆,字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”《孟子.尽

  • 上下床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喻高低悬殊。元方回《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诗卷》:“人物真高绝,何徒上下床?”偏正 有睡在上床和下床的人。比喻德行有高低悬殊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载:许汜遭乱,过下邳去见陈登,登

  • 阳精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管辂传》:“清河令徐季龙使人行猎,令辂筮其所得。”南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辂别传》:“辂言:‘……是以龙者阳精,以潜为阴,幽灵上通,和气感神,二物相扶,故能兴云。’”阳精,古人有龙为阳精之

  • 西旅獒

    《尚书.周书.旅獒》:“惟克商,遂通道于九夷八蛮,西旅底贡厥獒。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西旅之长致贡其獒。犬高四尺曰獒,以大为异。”獒,猛犬。周武王时,西方旅国的首领曾向周王朝进贡一只獒犬。后用为咏远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