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十二泉

七十二泉

今山东济南市向以泉城著称于世。元代于钦《汇波楼记略》云: “济南山水甲齐鲁,泉甲天下”。其所著《齐乘》卷2“大明湖”条载:“历下名泉有曰金线、曰皇华、曰柳絮、曰卧牛、曰东高、曰漱玉、曰无忧、曰石湾、曰酒泉、曰湛露、曰满井、曰北煮糠、曰北珍珠、曰散水、曰溪亭、曰濯缨、曰灰泉、曰知鱼、曰朱砂、曰刘氏、曰云楼、曰登州、曰望水、曰洗钵、曰浅井、曰马跑、曰舜泉、曰香泉、曰鉴泉、曰杜康、曰金虎、曰黑虎、曰东蜜脂、曰西蜜脂、曰孝感、曰玉环、曰罗姑、曰混沙、曰灰池、曰南珍珠、曰芙蓉、曰滴水、曰灰湾、曰悬清、曰双桃、曰温泉、曰汝泉、曰龙门、曰染池、曰悬泉、曰都泉、曰柳泉、曰车泉、曰煮糟、曰炉泉、曰白虎、曰甘露、曰林汲、曰白泉、曰金沙、曰白龙、曰花泉、曰独孤、曰醴泉、曰浆水、曰南煮糠、曰苦苣、曰熨斗、曰鹿泉、曰龙居,合趵突、百脉,总七十二,见名泉碑。”


在山东省济南市旧城区。计约100多处。城区内外,清泉涌流,水质洁净甘洌,恒温在18℃上下。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春秋》鲁桓公“会齐侯于泺”,泺,即今趵突泉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也有生动的描述。金代有人立“名泉碑”,列举泉名七十有二,济南“七十二泉”之名遂流传于世。大致为趵突泉、黑虎泉、珍珠泉、五龙潭四大泉群。趵突泉群有趵突、满井、金线、老金线、卧牛、黄华(皇华)、柳絮、尚志、漱玉、螺丝、浅井、马跑、洗钵、白云、望水、东高、对康、饮虎、道村、白龙湾、围屏、登州、花墙子、杜康、青龙、混沙、灰池、北漱玉诸名泉及无名泉五处;黑虎泉群有黑虎、玛瑙、白石、九女、琵琶、南珍珠、任泉、溪中、苗家、胤嗣、汇波、对波、金虎诸名泉及无名泉一处;五龙潭泉群有静水、回马、洗心、古温、月牙、北洗钵、东流、悬清、西蜜脂、醴泉、五龙、天镜(江家池)、东蜜脂、濂泉、裕宏、官家池、显明池、七十三泉(清代新发现的一处泉)诸名泉及无名泉三处;珍珠泉群有珍珠、溪亭、楚泉、散水、南芙蓉、朱砂、濯缨、太乙、小王府池、腾蛟诸名泉。另有散泉二十余处、人工泉八处。济南泉水,千姿百态。元代于钦《汇波楼记略》云:“济南山水甲齐鲁,泉甲天下。”《老残游记》作者刘鹗谓济南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,故济南有“泉城”之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祝融峰

   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西北部。为南岳衡山最高峰。海拔1290米。传说上古祝融曾游息于此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 祝融峰 “上有青玉坛,方五丈。湘水环带山下,五折而北去。峰颠有风穴,东有望日台,西

  • 土默特左旗

    又称东土默特。清置,属卓索图盟。旗府驻地在蒙古营(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王府)。简称土左旗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属呼和浩特市。面积2712平方千米。人口35.1万,有汉、蒙古、回、满、藏等8个民族。

  • 灵溪戍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燕尾洲北,合灵溪水,水无泉源,上承散水,合成大溪,南流注江。江、溪之会有灵溪戍,背阿面江,西带灵溪,故戍得其名矣。”

  • 西肥水

    即今西淝河。源自今河南太康县东南之清水河,东南流经鹿邑县西、郸城县东名肥河,又东南流经安徽亳州市南,涡阳、利辛二县之西,至凤台县西南峡山口入淮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亳州:“南有西肥水,即夏肥水也。”

  • 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独山州长官司置,属都匀卫。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。弘治七年(1494)升为独山州。

  • 上梅

    ①本名西坞寨。即今浙江建德市寿昌镇西南四十里梅岭。明置上梅巡司于此。②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三十里。1929年1月,陈耿、杨峻德等在此组织暴动。今有上梅暴动纪念亭,村东后坜有上梅暴动旧址。在今浙江省建德

  • 大巴山

    亦名大巴岭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、四川南江县东北,为米仓山南支。《寰宇记》卷133兴元府南郑县:“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廉水出巴岭,北流经廉州。又《周地图记》云: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。

  • 华云山

    亦作华银山、华蓥山、西山。古名皛然山。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南。清光绪《岳池县志》卷3:华银山在“治南一百六十里。其地绵亘三百余里,界连重庆府属之巴县、合州、江北,顺庆府之邻水、广安五州县。山高多深,林密箐

  • 乞活台

    即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繁台。汉为吹台。西晋末,乞活居此,俗称乞活台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晋世丧乱,乞活凭居,削堕故基,遂成二层,上基犹方四五十步,高一丈余,世谓之乞活台。”

  • 孤胡国

    即狐胡国。汉西域城国之一。都车师柳谷(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达板城)。西域古国名。又作狐胡国。都城车师柳谷(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达坂城附近)。西汉神爵二年(前60年)后属西域都护府管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