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台山

三台山

①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一百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4盱眙军:三台山“在招信县南九十里。保聚之所,上可屯十万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盱眙县:三台山“山有三峰,东、西、南鼎立,上可屯十万众。宋建炎中,刘纲保聚于此。元末,定远豪王弼亦结寨其上”。

②在今江苏宿迁市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三台山“三峰突耸,势若连珠,为县主山”。

③在今安徽萧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三台山“在今城北。城东里许有龙蟠山,西一里曰虎踞山”。明万历五年(1577),因大水迁县治于三台山之南,即今县城。

④在今湖北枝城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宜都县:三台山在“县西十五里。三峰并峙如台”。

⑤在今广东台山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新宁县:三台山在“县(今台山市)北一里,一名上坑山,县之主山也”。台山县以此为名。

⑥在今广东蕉岭县北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三台山“在镇平县北半里。三峰员秀,环绕县治”。

⑦在今广西隆安县东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三台山在“县东二里隔江。俗呼岜横顶。有三峰,因改今名。旁有那觉岩,深不可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宁府一》:三台山在“大江之东。脉自归德九峰山迤逦而来,历百余里,三峰耸起,江水流绕其下。旧名岜横山”。

⑧又名龟山。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雨台山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“咸淳二年,移州治三台山。”

⑨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四十里,南临渠江。《元史·赵匣剌传》:“宋杨立以兵护粮,运大良平,匣剌察知之,遂率所部兵与立战于三台山。”即此。

⑩在今四川三台县西五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9潼川州:“本志云:西五里三台山下,有鲁交祠。交读书于此,即宋仁宗手录其《清夜吟》者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1潼川州“东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:州西五里有三台山,突起三级,状若层台。”县以此名。

(11)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余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三台山在“(金石番长官)司南一里”。

(12)在今云南呈贡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呈贡县:三台山“在县治北。三山相属如台星,因名。一名万福山”。

(13)即今云南建水县东北三尖山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三台山“在建水县东北八十里。俗名三尖山。绝��凌空,羊肠一线。上有梁王城,昔蛮酋常恃险居此”。

(14)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三台山“云台三层,山腰有石洞龙泉”。


在云南省中北部、龙川江和普渡河之间,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境内的鲁南山相望。因山地多台阶得名。由三列近南北向的平行山脉构成,其间散布小型盆地和宽谷。北高南低,海拔 2500~3000 米左右。最高峰为东列跑马梁子的风帽岭,海拔3306米,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部。河谷则南高北低,河流最终汇入金沙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单父侯国

    东汉改单父县置,属济阴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南。后复为单父县。(单shàn) 东汉封刘茂为单父侯,改单父县为侯国,治今山东省单县。后又封梁竦子翟为单父侯于此。国除后仍为单父县。

  • 赤谷城

    汉西域乌孙国都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特克附近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乌孙国“大昆弥治赤谷城”。本西域乌孙国都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河上源、中亚伊什提克一带。

  • 八哩笼坝

    在今四川雅江县东南八衣绒乡。另一说在今九龙县西八窝笼乡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八哩笼土百户。

  • 孔提县

    北魏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北。寻入于南朝宋,属北阴平郡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大明四年(460),“索虏寇北阴平孔堤,太守杨归子击破之”。即此。西魏兼置孔提郡。北周郡县俱废。

  • 诸葛山

    ①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通海县: “诸葛山在县东南三里。相传武侯南征屯兵于此,因名。”②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十里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形势突兀,俯瞰诸垤,上有武侯屯营故址。”

  • 曲洧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(前574),“公会尹武公、单襄公及诸侯伐郑, 自戏童至于曲洧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新汲县于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

  • 三台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。东汉末曹操筑于邺城内西北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建安十五年(210),“作铜雀台”。十八年,“作金虎台”。其后又筑冰井台,故称三台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(邺)城之

  • 壬田镇

    即今江西瑞金市东北三十里壬田镇。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卷5瑞金县:东北有壬田墟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0:瑞金县北有壬田寨墟。在江西省瑞金市东北部。面积168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壬田圩

  • 芙蓉街

    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四十里芙蓉镇。清光绪《乐清县志》卷1《邑里》:十七都有大芙蓉。明朱谏有《寓芙容蔡怀德宅送方秀才还昆阳诗》。

  • 江涨桥镇

    北宋置,在今浙江杭州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》:江涨桥镇“在仁和县北九里。有桥跨官河。明洪武中设税课司”。古镇名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置,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武林门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