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岔口

三岔口

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。因位于瑚佈图河(亦作三岔河)汇入绥芬河处而得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于此置绥芬河厅。


(1)地区名。在天津市南开、红桥、河北三区交会处,金钢桥附近。北运河、南运河于此汇流入海河,以三河交汇处得名。旧三岔口在今狮子林桥附近,1918年海河截弯调直,三河相汇处北移至金钢桥北侧。金时在三岔口附近建直沽寨,元称海津镇。元代海运兴起,三岔口一带成为舟船停泊、船工休憩的场所。明代大运河疏通,水路运输更为发达,商业、手工业也随之发展,成为天津当时最繁华的地区。古诗曾有“晓日三岔口,连樯集万艘”、“沽上人家千万户,繁华风景小扬州”之赞。1983年建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。(2)集镇名。在天津市宝坻区北部、泃河南岸。三岔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50。始建于辽。因建在泃河、蓟运河、辽代运粮河汇流处,故名。古称三岔城。聚落由三岔口、西小庄、王家庄三自然村组成。有衬衫、丝带、缝纫等厂。三赵、宝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隆龛戍

    北周置,属多业县。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置隆龛镇。

  • 诸葛岭

    在今湖南东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东安县: 诸葛岭,“ 《志》 云: 先主牧荆州,遣武侯督长沙、桂阳、零陵三郡赋,曾屯驻于此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 谓在 “东安县 (旧治紫溪市) 南半

  • 红心集

    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南红心镇。明设红心驿于此。

  • 渊子崖

    即今山东莒南县西二十四里渊子崖村。1941年12月,日伪军进犯渊子崖,全村群众奋勇抗击,毙敌一百余名。滨海军区授予 “抗日楷模村” 称号,村北建有抗日烈士纪念塔。村名。在山东省莒南县西部。属板泉镇。人

  • 歌风台 (臺)

    在今江苏沛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5徐州沛县: “歌风台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步。古老传云,高祖征英布,还过沛,于此台歌曰: ‘大风起兮云飞扬’,因为名。”

  • 乙离骨水

   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东部端川之南大川(斜下洞川)。源出赴战岭山脉,东南流入日本海。《金史·高丽传》:“(高丽)遣使来请和,遂使斜葛经正疆界,至乙离骨水、曷懒甸、活祢水, 留之两月。”即此。

  • 干坝宗

    又作岗巴宗、冈马宗、康巴宗。清置,治所即今西藏岗巴县。“干坝”藏语意为雪山附近。

  • 敦煌石室

    旧名莫高窟,俗名千佛洞。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十里鸣沙山东麓。清光绪庚子 (1900) 王(圆录) 道士在扫除积沙时,发现一石室 (藏经洞),内藏书卷极富,从西凉建初元年 (405) 至北宋至道元年 (

  • 驼峰镇

    即今江苏东海县东北十八里驼峰乡。清嘉庆 《海州直隶州》 卷14: 驼峰镇在 “治西七十里。南北皆官路”。

  • 瓦店集

    集镇名。在河南省安阳市区东南部。瓦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4000。传古代此地经营砖瓦业者甚多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机械、面粉、食品等厂。公路北接安大公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