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河

三河

①汉代称河内、河南、河东三郡为“三河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司隶校尉“察三辅、三河、弘农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。”李贤注:“三河,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也。”

②汉时羌人所居黄河、赐支河(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、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一段黄河)、湟河的合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羌人“俱亡入三河间”。

③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大埔县:三河在“县(治今茶阳镇)西四十里。上流有三:自汀杭北注者曰大河, 自长乐县西注者曰小河,自平和县东注者曰小溪,三支交会,潆洄渟滀,南达府城东,所谓韩江也”。


(1)古地名。(1)汉称河东、河内、河南三郡为三河,与三辅、弘农同为畿辅之地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(2)汉称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为三河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。”李贤注:“三河,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也。”(2)古水名。汉时羌人所居黄河、赐支河(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带境内一段黄河)、湟河的合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羌人“俱亡入三河间”。(3)今水名。在江苏省西部。起自洪泽湖东南的蒋坝镇,东南通高邮湖。淮河主流经此入长江。建国后建有三河闸,以控制洪泽湖水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翁金河

    一作瓮金河。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西界,赛音诺颜部东界。即今蒙古国翁金河,流经前杭爱省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。《清一统志· 喀尔喀》: 翁金河 “源出鄂尔坤河源相近之东南山中,东南流,历平地凡七百余里,止

  • 一宿河

    在今贵州长顺县东北。 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一宿河“在广顺州(治今广顺镇)东从仁里。俗传明建文帝入白云山时宿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太州

    ①唐武德三年(620)置,治所在太谷县(今山西太谷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太谷、祁县地。六年(623)废。②唐垂拱元年(685)改华州置,治所在郑县(今陕西华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、华阴、潼关三县市及渭

  • 门辟村

    在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六十里。明洪武二年(1369)设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于此置门辟巡检司。

  • 闷摩黎山

    又称紫山。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“河之上流,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,水益狭,春可涉,秋夏乃胜舟。其南三百里三山,中高而四下,曰紫山,……虏曰闷摩黎山,东距长安五千里,河源其间

  • 石岭

   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“文脊山”条下:“又东十余里为石岭,建炎二年,叛将戚方犯宁国, 邑人方致尧拒之于石岭,不克,死之,是也。”

  • 玄武湖

    古名桑泊,又名后湖、练湖、北湖、蒋陵湖、秣陵湖、昆明池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城东北玄武门外。南朝宋元嘉间始名玄武湖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:玄武湖“周回四十里, 东西两派,下入秦淮。春夏深七尺,秋冬四尺

  • 朝阳寺

    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南上园镇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 北宁路线路图: 锦朝支线有朝阳寺站。

  • 腾云 (雲)嶂

   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归化县: 腾云嶂在 “县东南九十里。高约五百丈,周百里,其形如盖”。

  • 思贤苑

    西汉都城长安苑囿。故址不详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4载: “思贤苑,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,以招宾客。苑中有堂室六所,客馆皆广庑高轩,屏风帏褥甚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