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澨

三澨

尚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;又东为沧浪之水;过三澨,至于大别,南入于江。”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,其说主要有:(1)水名。在今湖北京山县、天门市境。汉郑玄《尚书》注:“三澨,水名,在江夏竟陵县界。”唐孔颖达疏:“三澨,水名,入汉。”唐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“今竟陵有三参水,俗云是三澨水。”(2)三水的简称。有三说:1.在今湖北京山县、天门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京山县“澨水”条:“又县境有汉澨、漳澨、薳澨。说者谓即《禹贡》之三澨, 皆与竟陵接界云。今亦湮。”2.在今湖北襄樊市境。胡渭《禹贡锥指》:“意三澨当在淯水入汉处。一在樊城南;一在三洲口内。皆竟阳县地,在��县之北也。言在竟陵者非是。”3.即今河南泌阳县之泌河。金履祥《尚书注》:“三澨,即泌河,其一源名三家河,又一源名三里河,西南流至邓州,东南合白河、洁水河入汉。是名三澨也。”(3)水边。许慎《说文》:“澨,埤增水边,土人所止者。”侯祯《禹贡古今注通释》:“孔、郑以三澨为水名,不及许氏之确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浠水

    即希水。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南。浠水县以此名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 74 蕲州: “浠水源出云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6蕲水县: 浠水 “在县治南。亦名南门河。源出江南英山县之英山下,流经罗田县,入县境,环

  • 灵关山

    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附近。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廓灵关以为门。”刘逵注:“灵关、山名。在成都西南汉寿界。”《宋书·符瑞志中》:西晋咸宁二年(276),“二龙见于汉嘉灵关”。《寰宇记》卷77卢山县:灵关

  • 合江亭

    ①唐韦皋建于检江(今南河)、郫江二水合流处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东南大安街之南。宋吕大防《合江亭记》:乾符三年(876),郫江改道“缭出府城之北,然犹合于旧渚。旧渚者,合江故亭。唐人宴饯之地。名士题诗,

  • 七孤龙

    在今福建宁化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宁化县:“七孤龙在县南,北去乌路峡十五里,石峻路险,怒涛奔湍,逶迤七曲,舟行甚艰,盖即正溪所经矣。”

  • 芜湖水

    水阳江及青弋江下游别名。在今安徽芜湖市、县间。《元和志》卷28当涂县:“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。源出丹阳湖,西北流入于大江。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,吴将陆逊、晋谢尚、王敦皆尝镇此。”

  • 赤谷城

    汉西域乌孙国都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特克附近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乌孙国“大昆弥治赤谷城”。本西域乌孙国都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河上源、中亚伊什提克一带。

  • 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二十三年(前276),“楼昌将攻魏几,不能取。十二月,廉颇将攻几,取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二》 “几城”条引《括地志》:“几城在元城县东南。”古

  • 栅源

    在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东北四十里栅源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淳安县: 栅源,“吴贺齐与山越战,树栅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茄芝莱社

    亦作顶加芝莱社。即今台湾屏东县东南牡丹乡东北顶加芝来社村。《清史稿·邦交志六》:同治十三年 (1874) 三月,日兵船入侵台湾,“牡丹、高士佛、加芝来、竹仔各社咸被焚。……是月,日本攻生番纲索、加芝来

  • 红崖子山

    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红崖子山“在西宁县东八十里。其土赤,因名。山腰有石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