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灶镇

三灶镇
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三灶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三灶镇在“邑西北十二里。向呼为周家庙,以先有庙而后成市也”。


(1)在上海市南汇区中部。面积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灶,人口1500。因地处下沙盐场第三灶,故名。1947年为三灶乡,1956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5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化工、塑料等厂。南六公路经此。有上海野生动物园和中华民族大观园。(2)在江苏省阜宁县北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陈庄,人口2000。镇以境内较大的聚落三灶集得名。1948年为三灶区,1957年撤区设丰墩、九灶乡,1958年两乡合置三灶洪流公社。1959年改名三灶公社,1983年改乡,2000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甘薯、玉米等。有机械、建材、电子、服装等厂。204国道经此。(3)在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西南三灶岛上,东、南濒南海,西为鸡啼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灶,人口2万。镇以驻地名。三灶街建于清同治年间,初名雅墩埠。以其处三灶岛,改今名。1959年建三灶公社,1984年改区,1986年置镇。属丘陵性海岛。三灶岛经围垦现已成陆连岛,岛内西北部和中部有平原。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、水果和牡蛎、鲈、虾等水产。有化工、木材加工等厂。有明代铳城遗址。建有千人坟、万人坟及纪念碑。有草堂、天然游岩洞、三灶岛乐园、莲塘湾水库等游览点。通班车、班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胥州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胥浦县 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  • 大城山

    在今湖北通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大城山“高峻环结如城,有四石门,可阶而登。中平衍,广数十亩”。

  • 小蒸镇

    又名贞溪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三十六里小蒸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小蒸镇“三面傍泖,稍北曰大蒸。《志》云:镇西四里有古濮阳王大小二墓,蒸土筑之,因名。……旧置税局于此,寻废”。明洪武七年(

  • 白沙井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城南白沙街附近。为江南名泉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》:白沙井“在善化县东南二里。广仅尺许,最甘冽,汲之不竭”。

  • 夏后皋陵

   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崤山侧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 蹇叔哭曰,“殽有二陵焉,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”。

  • 龚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飞乌县。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南兴隆镇。清光绪 《潼川府志》卷4: 龚市镇 “在县南六十里。乾隆时改名兴隆场”。

  • 婆溪

    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南婆溪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 “瀼溪” 条下: “又婆溪,源出黄山青龙潭,北入舒溪。”

  • 割髭岭

    一作割须岭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作割髭岭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割鬚岭 “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,尤来、大抢之徒,皆割鬚变帽,由此遁去,因名”。

  • 封陆

    即封陵。战国魏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一带。

  • 普宁州

    唐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。南宋后废。(1)唐置,治今贵州省安顺市扬武。南宋后废。(2)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以普宁军改置,治今陕西省佳县。属河东北路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佳县、神木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