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犹县

上犹县

五代南唐保大十年(952)升上犹场置,属虔州。治所在今江西上犹县城偏西。北宋淳化元年(990)属南安军。南宋绍兴年间移治今上犹县。嘉定四年(1211)改名南安县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)改为永清县,十七年(1280)复改为上犹县,属南安路。明、清属南安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
在江西省西南部,西邻湖南省。属赣州市。面积1544平方千米。人口28万。辖5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东山镇。唐为南康县地。五代杨吴天祐中于南康县西南部设上犹场,以处犹石嶂(今油石嶂)之南,益浆水(今上犹江)之北而得名。南唐保大十年(952年)升场置县,沿用场名。《大明一统志》:上犹县“以地有犹水,故名”。治故场址(即今址)。属虔州。北宋属南安军。南宋嘉定四年(1211年)改名南安县。元属南安路。至元十六年(1279年)改名永清县,直属江西行省;十七年复名上犹县,仍隶南安路。明、清属南安府。1912年直属江西省,1914年属赣南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赣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,1964年属赣州专区。1970年属赣州地区,1998年属赣州市。地处诸广山北段东南麓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上犹江横贯东南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薯等。盛产鲜鱼。森林资源丰富,覆盖率达44%,并产油茶、茶叶、柑橘、香菇、松香和野生中药材。为省甘蔗、茶叶、油茶生产重点县。有陡水水库和水电站。有采矿、电力、冶炼、水泥、滤清器、蓄电池、松香、印刷、罐头等企业。赣犹森林铁路横贯境南。有赣丰、上老公路。陡水水库、南河水库及上犹江常年可通客货轮。名胜古迹有东山寺、南山塔、卢公塔。境南陡水镇,高山环绕,风景如画,为游览疗养佳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巫县

   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(前277)改楚巫郡置,属南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巫县“有盐官”。三国蜀汉属巴东郡。西晋为建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。因巫山得

  • 鲁迅故居

    在今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。1927年10月,鲁迅从广州来到上海,先住在东横浜路景云里、北四川路底北川公寓,1933年4月迁居此处。这是一幢有红色砖墙的三层单开间楼房。楼下为会客室和餐室; 三

  • 中右旗

    ①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。②又称东路中右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布拉格。③清雍正

  • 科则

    在今四川甘孜县境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科则土百户。

  • 王褒墓

    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沱江西岸昆仑乡墨池坝。《元和志》卷31资阳县:“王褒墓在县西北十五里。褒,资中人也。宣帝使祠金马、碧鸡,道病死。”

  • 不花剌

    即蒲华城。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不花剌”。

  • 黄龙府部

    亦黄龙府都部署司简称。辽置,治所在黄龙府 (今吉林农安县)。后废。

  • 昌国州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昌国县置,属庆元路。治所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。辖境相当今浙江舟山群岛大部分地区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昌国县。

  • 平番县

    清雍正二年(1724)改庄浪千户所置,属凉州府。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。民国初属甘肃甘凉道。1928年改为永登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庄浪所置,治今甘肃省永登县。属凉州府。1928年改永登

  • 者达堡

    北宋置,属巩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