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良镇
即今山西襄垣县北下良乡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下良镇“在襄垣县北三十里”。
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北部。面积1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,人口2650。明嘉靖中置镇,1949年为襄垣县第五区。1953年设下良乡,1958年改公社,2000年置镇。为县主要产粮区之一,盛产杏仁。有煤、铁等矿。有洗煤、炼铁、石灰等厂和杏园。有公路接榆长公路。有宋韩庄庙、清化成寺等古建筑。
即今山西襄垣县北下良乡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下良镇“在襄垣县北三十里”。
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北部。面积1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,人口2650。明嘉靖中置镇,1949年为襄垣县第五区。1953年设下良乡,1958年改公社,2000年置镇。为县主要产粮区之一,盛产杏仁。有煤、铁等矿。有洗煤、炼铁、石灰等厂和杏园。有公路接榆长公路。有宋韩庄庙、清化成寺等古建筑。
金置,属清池县。即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南十八里新县镇。唐贞观年间移汉饶安县于此,故有新饶安之称。
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马鸣溪“源出庆符之西,会马湖,达于蜀江。昔土人郑氏, 因牧马于溪上,产龙驹, 四蹄列爪,朱鬃赪尾,高可七尺。州家闻之,将以贡,在所载,至溪口,振鬣长鸣,跃
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二十里王寮乡。清光绪《富平县志》图:东北有王寮镇。在陕西省富平县中部。面积24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寮镇,人口1490。相传元时此地遭灾,镇国武仕王寮到此赈济灾民。为
又名贵溪。即今江西贵溪县境之信江。明嘉靖《广信府志》卷2贵溪县:“芗溪,县东南五十步,洲出郁金芗草,故名。其源由玉山之镇头合铅江之分水,过弋阳经县治入安仁之锦溪,汇于彭蠡湖。”
即今四川新津县东北花桥镇。清道光《新津县志》卷9:花桥场“旧名绍兴场,县东十五里,省南冲衢”。
亦作仙霞观。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北七十里仙下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雩都县东北有仙霞观墟。
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木邦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掸邦兴维。辖境约当今缅甸掸邦萨尔温江以西部分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府。后废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置,治今缅甸新维。
在今湖南岳阳市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 岳州府一》: 南津港 “西通洞庭,为泊舟之所。旁有堤”。
即红江县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。即“红江县(2)”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城附近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郎州,开元五年 (717) 复属南宁州。天宝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