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海

东海

古时东海之名,所指因时而异。先秦古籍中的东海,相当于今之黄海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自东河至于东海。”注:“徐州域。”但战国时已有兼指今东海北部的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楚国僻陋,托东海之上。”秦汉以后,始以今黄海、东海同为东海。明代以后,北部称为黄海,南部始称东海,其海域始与今东海相当。


(1)古时东海名称,所指因时而异。先秦古籍中的东海,相当于今之黄海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自东河至于东海。”注:“徐州域。”但战国时已有兼指今东海北部的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楚国僻陋,托东海之上。”秦汉以后,始以今黄海、东海同为东海。明代以后,北部称为黄海,南部仍称东海,其海域始和今日东海相当。(2)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。以在中国大陆之东得名。古代东海包有今东海、黄海范围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八年(前219年),作琅邪台,立石刻,颂秦德,“东有东海,北过大夏,人迹所至,无不臣者”;又说:三十五年,“立石东海上朐界中,以为秦东门”,即此。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岛、日本的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。北起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为界,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(一说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)一线与南海为界,东隔日本的九州岛、琉球群岛和中国的台湾岛与太平洋相接。面积79.48万平方千米,平均水深370米,最深 2719 米。盐度平均为33‰。鱼类资源丰富,有舟山群岛渔场,盛产带鱼、大黄鱼和墨鱼。沿岸岸线曲折,多岛屿。海底富石油。入海主要河流有长江、钱塘江、瓯江、闽江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夹漈山

    一名东山。即今福建莆田市北草堂山。1965年版《莆田县志》卷1地理志:“广业、广西两溪合流如漈,故名。”旁有西岩,为南宋史学家郑樵读书处,故世称郑樵为“夹漈先生”。古山名。又称东山。即今福建省莆田市北

  • 五华县

    1914年改长乐县置,属广东潮循道。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。以县北五华山为名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迁治水寨镇(今五华县)。在广东省东部、梅州市西南,梅江上游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3220

  • 平戎军

    ①唐天宝后置,属恭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鹧鸪山东侧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恭州:“西南有平戎军。”后废。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改新镇置,以扼边陲之喉。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。景德元年(100

  • 土鲁番城

    亦作吐鲁番城。明土鲁番国都城(在今新疆吐鲁番市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5:土鲁番,“《四夷考》:土鲁番一名土尔番。本交河县之安乐城。城方三里,地平, 四面皆山,气候多暖”。清祁韵士《万里行程记》:土鲁番“

  • 钧台钧窑遣址

    在今河南禹州市北门里。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。1974年发掘,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,有四大烧造区域: 钧瓷区、汝瓷区、河南黑釉天目瓷区、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区。产品种类繁多,极为精致。双乳状火膛窑炉和馒

  • 中港

   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东北竹南镇西约二里。昔为小海港。清嘉庆末年至道光中叶商业颇盛。

  • 通惠镇

    北宋政和中改青龙镇为通惠镇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。寻复为青龙镇。古镇名。宋政和中由青龙镇改名,在今上海市青浦区东北旧青浦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年)复名青龙镇。

  • 新里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析浚仪县置,属汴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。大业二年 (606)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元年 (627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浚仪县置,治今河南

  • 白土津

    黄河津渡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上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白土城“在大河之北,而为缘河济渡之处”。《晋书·吕光载记》:吕光亲讨羌彭奚念,“奚念大惧,于白土津累石为堤,以水自固,遣精兵一万距守河津”

  • 麻龙州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麻龙千户置,属会川路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东五十里。一说在米易县西麻陇彝族乡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属东川府。二十七年 (1394) 废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