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江县

中江县

①北周天和二年(567)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,寻改为中江县,属资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隋开皇元年(581)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。

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玄武县置,属潼川府。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中江县“东南两水夹流,南江来自绵州旧神泉县,东江来自涪城县,至玄武山下与南江合,邑居其中,故名中江”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入潼川州,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潼川州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属潼川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今四川省内江市西。属资中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为内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中部。属德阳市。面积2201.4平方千米。人口141.2万。辖26镇、2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凯江镇。以县境有中江(今凯江),故名。汉郪、涪等县地。三国蜀汉置五城县,属东广汉郡。南朝宋改名伍城县。北周置玄武郡,伍城县为郡治。隋开皇初废玄武郡,改伍城县为玄武县,属益州。仁寿初置凯州,为州治,大业初废州。唐调露元年(679年)置铜山县,与玄武县同属梓州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改玄武县名中江县,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省铜山入中江县,属潼川府。明属潼川州。清属潼川府。1913年属川北道,1914年属嘉陵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。1958年属绵阳专区,1983年划属德阳市。地处盆中丘陵西部低山丘陵地带,龙泉山绵延西北部,中南部多台状低山、丘陵。凯江自西北入境,经城关镇后折东流出境。郪江流经东南缘,均属涪江水系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多生猪。产白芍、丹参等中药材。有缫丝、织绸、棉纺、卷烟、化肥等工业。竹扇、菊花石为传统工艺品。以产手工挂面著名。唐巴、德中公路经此。有黄继光纪念馆及龙尾山石窟造像、南塔、北塔等名胜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火灼堡

    在今贵州黔西县北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天启三年(1623),王三善“率兵直入大方,奢社辉、安位焚其巢,窜火灼堡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:火灼堡“水西巢穴也。亦谓之灼城。或讹为火著”。在今贵州省

  • 九龙设治局

    1914年置,后属康安道。治所即今四川九龙县。1926年改为九龙县。原为川边特别区康定县南境土司地,1914年置,以当地有三岩龙、八窝龙、麦地龙、洪坝龙、湾坝龙、速窝龙、菩萨龙、甲拖龙、雪洼龙等九龙而

  • 平堈

    亦作平冈。即平刚县。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咸和九年(334)“皝遣其司马封弈攻鲜卑木堤于白狼,扬威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, 皆斩之”。

  • 雉衡山

   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。原名衡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雉县: “衡山,沣水所出。” 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醴水 “出南阳雉县,亦云导源雉衡山,即 《山海经》 云衡山也。……马融 《广成颂》 曰,面据衡阴,

  • 金渊县

    亦作金泉县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平蜀后于金渊戍置,为金渊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五十里同兴场。隋属蜀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金水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四川省金堂县东南同兴场。为金渊

  • 汜水

    源出今河南巩义市东南,北流经荥阳市汜水镇西,北入黄河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楚大司马咎、长史欣皆“自刭汜水上”。注:“如淳曰:‘汜读如祀。’师古曰:‘此水旧读音凡,今彼乡人呼之音祀。’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

  • 昌吉厅

    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 建城,设管粮通判,属迪化州。治所在今新疆昌吉市。三十八年(1773) 改设州同。三十九年改为昌吉县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。四十二年改

  • 鸡川砦

    北宋治平四年(1067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南吉川乡南五里。金升为鸡川县。遗址尚存。

  • 黄庭观

   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西三里集贤峰下。为魏元君修道处。北宋景祐中赐名紫虚元君之阁,政和五年 (1115) 改为黄庭观。今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建。

  • 靖虏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右屯卫。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