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江县

临江县

①西汉置,属巴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忠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忠州: 临江县 “本以临川江为名”。王莽改为监江县,东汉复为临江县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临江县 “有盐官,在监、涂二溪,一郡所仰; 其豪门亦家有盐井”。南朝梁大同六年(540) 为临江郡治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为临州治。隋大业初属巴东郡、义宁二年 (618) 复为临州治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忠州治。南宋咸淳元年 (1265) 升为咸淳府治,迁治今忠县东二十里黄华城。元复为忠州治,迁回今忠县。明洪武初废入忠州。

②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析秣陵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。二年 (281) 改名江宁县。

③东晋义熙中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如皋市南。寻属海陵郡。北周省入宁海县。

④西魏置,属淯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境。北周废入黄土县。

⑤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为瀼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贞元后废。

⑥唐置,属武安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海防市境。后废。

⑦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析通化县置,属兴京厅(后升为兴京府)。治所在帽儿山 (今吉林临江市)。以临鸭绿江,故名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54年改属吉林省。1960年撤销,并入浑江市。1992年复置临江县。1993年改设临江市。

⑧1913年改临江府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拉哈苏苏 (今黑龙江省同江市)。据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 “以地当松 (花江)、黑 (龙江) 两江之汇口,故名临江。” 1914年改名同江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重庆市忠县。属巴郡。南北朝时曾为临江郡、临州治。唐为忠州治,宋为咸淳府治,元仍为忠州治。明洪武中省入忠州。(2)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分秣陵县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江宁镇。属丹杨郡。次年改名江宁县。(3)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置,治今江苏省如皋市南。始属山阳郡,寻改属海陵郡。北周废。(4)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西南。属上思州。贞元后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置,治猫儿山(今吉林临江市)。后历有废置。1993年改设临江市。(3)旧县名。1913年废临江府置,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。1914年因与吉林省临江县重名,改名同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罨画池

    在今四川崇州市城中。 北宋赵��《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》 诗云: “占胜芳菲地,标名罨画池。”今池建有楼台亭榭,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。湖东有陆游祠,南有清建文庙。

  • 白溪口市

    明置,即今浙江武义县东北白溪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金华府武义县:“北有白溪口市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3武义县:白溪口市“在县北五里永康溪东岸。南行者由此舍舟登陆,北行者由此舍陆而舟之处也”。即今浙江省武

  • 石城堡

    ①明置,属巴州。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南石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巴州:“石城旧堡,在州东南七十里。”②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石城镇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:“石城堡在凤凰城北六十里。”

  • 延安路

    元改鄜延路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肤施县(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、黄龙、宜君等县以北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。明改为延安府。蒙古改延安府置,治肤施县(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宜君、黄龙等县

  • 当利口

    在今安徽和县东南。为当利水入江入口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刘繇渡江治曲阿,遣“张英屯当利口,以拒(袁)术”。即此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南。为当利浦入江口,六朝时系长江下游北岸滨江要地。东汉兴平元年(19

  • 中岳庙

    在今河南登封市城东嵩山黄盖峰下。秦时始建太室祠,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武帝游嵩山时加以扩建,北魏时改名中岳庙。庙址屡有变迁,唐中叶始定于今址。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黄盖峰下。嵩山原有太室祠,始建于秦。西

  • 宁塞县

    金泰和元年(1201)置,属临潢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泰和元年(1201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西北民主村古城。属临潢府。元废。

  • 刘房子

   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东北刘房子镇。清末为大刘房子。后简化为刘房子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南满铁路“刘房子驿距公主岭驿六里六”。

  • 第五山

   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一百三十里,炭山堡西南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姑臧县有第五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2凉州姑臧县: “第五山夏函霜雪,有清泉茂竹,悬崖修竹,自古多为隐土所居,尤多窟室。”

  • 葛山县

    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置,属龙亢郡。治所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河溜镇葛山寺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