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沂县

临沂县

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费县东临沂庄。东汉改属琅邪国。南朝宋省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复置,属郯郡。北齐省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 复置,为沂州治。移治今山东临沂市。大业初为琅邪郡治。唐以后为沂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沂州。

②东晋咸康七年 (341) 侨置,为南琅邪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三十八里,栖霞山之西,北临长江。南齐永明中移治白下城 (今南京市金川门外)。陈太建十年 (578) 改属建兴郡。隋初废。

③1914年改兰山县置,属济宁道。治所即今山东临沂市。1925年为琅玡道治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83年改设临沂市。


(1)古县名。东晋咸康元年(335年)分江乘县侨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西麓。属琅邪郡。隋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临沂市诸葛城,属东海郡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迁治今市,为琅邪郡治。唐、宋、金为沂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沂州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置兰山县,治今市,为沂州府治。1914年复改兰山县置。因与甘肃省兰山道重名,改名临沂县。1983年再撤,复设临沂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历精城

    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。《宋史·吐蕃传》:“董氊母曰乔氏,(唃)廝啰三妻。乔氏有色,居历精城。”即此。

  • 刘桥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北四十四里刘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通州(今南通市)北有“刘桥”。(1)在江苏省通州市西北部,九圩河、新刘河与幸福河两岸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刘

  • 杭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杭州路置,治所在钱塘、仁和二县 (今浙江杭州市)。明初为浙江行省治,洪武九年 (1376) 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。清为浙江省治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、海宁、余杭、富

  • 中台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城内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中台“在府城内。宋周濂溪先生为军司理时,尝居此。明陈献章应召,夜宿其地,有句云:不知风月随侬否,恼杀中台此独眠”。

  • 东中府

    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)改北豫州置,治所在虎牢(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汜水镇)。东魏天平元年(534)又改为北豫州。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年)改豫州置,治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。东魏天平初改北豫州。

  • 陌南

    即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二里陌南乡。清乾隆《献县志》 卷3市集: 有陌南。

  • 东光县

    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。东汉为侯国。东魏为勃海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今东光县东南三十里陶店。隋开皇三年(583)又移治后魏废勃海郡城(今东光县)。九年(589)为观州治

  • 栖儒桥

    明万历年间建。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十五里。

  • 上饶县

    三国吴分余汉县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。西晋省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上饶县:“所谓上饶者,以其傍下饶州之故也。”南朝宋复置,仍属鄱阳郡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 为信州治。

  • 延陵镇

    ①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延陵县置,属丹阳县。即今江苏丹阳市西南三十五里延陵镇。②北宋置,属穰县。在今河南新野县境。在江苏省丹阳市西南部、简渎河两岸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延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