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镇

乌镇

即乌墩镇。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乌墩镇,“南宋时避光宗讳,止曰乌镇”。


(1)在浙江省桐乡市北部,北邻江苏省。面积32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镇,人口1.5万。为浙北水乡重镇。古称乌戍,明万历《乌青志》载:“镇周属吴,吴戍兵备越,名乌戍。”秦时,以市河为界,西曰乌镇,属乌程;东曰青镇,属由拳。唐置镇遏使,宋设监镇宫。宋室南渡,士大夫多人居于此,成浙北巨镇。自清至民国仍分乌、青两镇。1950年两镇合一,定今名,属桐乡县。1960年乌镇乡并入。有轻纺、建材、服装、机电、酿造、食品、皮革、丝绸等厂。产稻、蚕茧、络麻、杭白菊、小湖羊皮。街市皆依河,以桥相连,具江南水乡特色。是江浙两省边境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。公路通市区,水运发达。名胜古迹有梁昭明太子读书处、修真观戏台、茅盾故居等。(2)在陕西省佳县中部偏西。面积255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龙镇,人口 2120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设乌龙寨,以地处乌龙河岸得名。后废,因设有铺驿,改称乌龙铺。清末形成集镇更今名。1949年设乌镇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设镇。产谷子、黍、玉米。为“佳米驴”主产地之一。有砖瓦、木器等厂。为县西南部农贸集市。佳米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母山

   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阿猛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维摩州:阿母山“在州(今县西北维摩)东南九十里。高千余仞。下有阿母驿”。

  • 安南

    唐调露元年(679)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,简称“安南府”或“安南”。“安南”之名始此。五代晋时独立,建国号为大瞿越,后又作大越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)封其王为安南郡王;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、交趾郡王

  • 丰宁上长官司

    清改丰宁长官司置,属都匀府。治所在今贵州独山县西南上司乡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独山县西南上司。属都匀卫。弘治七年(1494年)改属独山州。清末废。

  • 南康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二年 (1362) 朱元璋改西宁府置,治所在星子县 (今江西星子县)。其辖境当今江西星子、永修、都昌等县地。1912年废。本南康路,元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朱元璋改为西宁府,次年又改为南

  • 曲泗县

    1945年1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曲阜、泗水二县合置,治曲阜(今山东曲阜市)。因二县首字为名。1946年春撤销,恢复曲阜、泗 水二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底由曲阜、泗水两县合置,治曲阜(今曲

  • 大巴山

    亦名大巴岭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、四川南江县东北,为米仓山南支。《寰宇记》卷133兴元府南郑县:“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廉水出巴岭,北流经廉州。又《周地图记》云: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。

  • 丰利场

    北宋置,产盐,属利丰监。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。旧属如皋县,清时设盐课大使。1945年划归如东县。即今江苏省如东县西北丰利镇。自宋至清皆设盐场,清驻盐课大使于此。

  • 灰山井镇

   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辉山镇。清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灰山井场在“县东北八十里。通乐山”。

  • 一名鄦。西周初封国。姜胜。都城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。春秋时附于楚,屡迁都。公元前576年迁都叶(今河南叶县西南)。公元前553年迁都夷(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)。公元前524年迁都白羽(今河南

  • 铅山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建,直隶江西都司。故址在今江西铅山县城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