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九日山摩崖石刻

九日山摩崖石刻

在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旭日村九日山上。自晋以来,历代均有石刻。现存有摩崖石刻七十五方,分布于东西两台,有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风石刻十三方,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(1104)至南宋咸淳二年(1266)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,预祝一帆风顺、满载而归的史实。有蔡襄、苏才翁、苏绅、虞仲房等人的题刻。西峰顶上有一尊大石佛,盘膝于莲花须弥座上,全高7.5米,为五代乾德三年(965)陈洪进所刻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东西两峰的摩崖上。有宋至清石刻75段,最著者有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至南宋咸淳二年(1266年)有关海外交通及祈风石刻13段,记载了当时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一年两度为“番船”祈风史实,为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。另有宋蔡襄、苏才翁、苏绅、虞仲房及清代马负书等记游题刻。在西峰顶上,有石佛造像,为太师陈洪进于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所倡刻,高4.5米,宽1.5米,袒胸盘坐于莲座上,为南安市最早的石雕造像。还有清初为保护石佛而建的石亭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九日山摩崖石刻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丹溪县

    唐武德二年(628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22南川县:废丹溪县“于丹溪水西置, 因以为名”。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

  • 大宁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为大宁都司(次年改名北平行都司)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。永乐元年(1403)徙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大明镇。为大宁都司(次年

  • 白登堡

    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二十里大白登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白登堡“在阳高县南三十里。明永乐中筑,周二里有奇,高三丈,濠深一丈五尺。或云即白登故城”。在今山西省阳高县南。明永乐中筑,周二里有奇,高三丈。

  • 牛田

   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龙田镇。《明通鉴》:嘉靖四十一年(1562),“参将戚继光统浙江兵乘胜至福清,捣败牛田贼,覆其巢”,即此。即今福建省福清市东南龙田镇。《明通鉴》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:“参将戚继

  • 排养汛

    清置,属清平县。即今贵州台江县西南排羊乡。旧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抚彝厅

    清乾隆十八年(1753)置,属甘州府。治所即今甘肃临泽县西北蓼泉乡。1913年改为抚彝县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置,治所即今甘肃省临泽县西北旧临泽。1913年改名抚彝县。

  • 常思岭

    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,接福清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: 常思岭 “在府东南百二十里。高数百仞,袤三里许。一名相思岭,闽县东南尽处也”。

  • 越析诏

    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。在今云南宾川县。开元中为南诏所并。

  • 青苔峪堡

    明置,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青城子镇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青苔峪堡 “嘉靖丁酉岁指挥刘绅、武举李师皋建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“甜水堡” 条下: 青苔峪堡 “在司南百五十里,以当青苔峪而名”

  • 黄龙山设治局

    1941年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石堡 (今陕西黄龙县)。1947年改为黄龙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