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亩尖山
在今安徽无为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五亩尖山“在州北五十里。顶平五亩许,堪种植”。
在今安徽无为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五亩尖山“在州北五十里。顶平五亩许,堪种植”。
在今四川高县东南五十里仁爱乡(老王场)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6:万年大山“在老王场后,山高大。同治二年正月,蛮匪自珙邑恒丰场窜老王场,果后营布政使刘岳昭督兵来场护卫,营扎前后山,相为犄角,击退贼匪,民赖
①在今山西高平市东。《元和志》卷15高平县:米山“在县东十里。赵将廉颇,积粮此山, 因名”。②在今江西高安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6筠州高安县:米山“在县北四十里。山有神灵,能兴云雨,著在祀典,岁时祈祷
在今云南广南县西六十里。为县西孔道。明置速为驿。
亦作敖奇屯。在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南永安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 17: 欧掐 “正东松花江南岸,距 (三姓) 城一百五十里敖奇屯”。即此。
即清代直隶省张家口厅、多伦诺尔厅、独石口厅的合称。清雍正二年(1724)置张家口厅,治所在今河北张家口市;十年(1732)置多伦诺尔厅,治所在今内蒙古多伦县;十二年(1734)置独石口厅,治所在今河北
又作黄蘖山。在今江西新干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吉州新淦县: 黄檗山 “在县南 (西) 二十里。唐权载之有 《黄檗馆遇雨》 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新淦县: 黄蘖山 “在县西二十里,临江。县
古地名。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实武牙一带,或以为在实武牙东南沿海之沙沙谷,尚无定论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有专条记述。
即侯鸡岛。在今山东长岛县北。
今蒙古国西北之色楞格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龙朔二年(662),郑仁泰等伐铁勒,败铁勒于天山。“仁泰将轻骑万四千,倍道赴之,遂逾大碛,至仙萼河”。胡三省注:“《新(唐)书》:回鹘牙北六百里至仙娥河。”《方
1913年改巴彦州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巴彦苏苏(今黑龙江省巴彦县)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45年划归嫩江省。1949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回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中南部。属哈尔滨市。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