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指山

五指山

①俗名鸡冠山。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二》:五指山“在府东南四十里。五峰崷崪,俨如仙掌,土人称鸡冠山。山有古灵峰禅寺,寺有元至元二十四年僧居实撰《五指山大轮禅师碑》”。金末于此建五指山砦。

②在今山西左权县东与河北邢台县交界处。《寰宇记》卷44辽山县:“五指山在县东五十里,……岩石孤耸,上有一手一足之迹,其大如箕,指数俱全。”

③亦作五脂山。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来州有五脂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“万松山”条下:“北相接者曰五指山,五峰秀拔。若五指然,《志》云:五指山在卫北五十里。”

④在今浙江诸暨市西南汤江乡驻地五指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五指山“在县西南六十里,丰江绕其东北,明初依此山筑诸全州新城,寇不能陷”。

⑤在今广东从化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从化县“龙潭山”条,五指山“在县东北九十里。五峰相连,如笔格然”。

⑥在今广东东源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五指山“在河源县东一百里。层峦叠嶂,延亘数十里,而五指更为雄峻。山半有湖曰澄心湖,其北有曾田峒、梅子嶂,甚险”。

⑦一名黎母山。在今海南省海南岛中部。为万泉河、陵水、昌化江的分水岭。主峰五指山,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,海拔高达1867米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卷13:大五指山“其高际天,其广莫测,五峰如指,屹立琼崖儋、万之间”,故名。

⑧在今广西贺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五指石山“在贺县(故治在今贺街镇)南八十里。信都谷中。五峰并列入掌”。

⑨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昭平县:“东有五指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“五指山在县东百八十里。中深广,入仅一线,仅容二人,扼之则万夫莫过。万历三年,昭平‘贼’黎福庄等作乱,抚臣吴文华遣兵袭擒之,捣五指、白冒诸岩”。即此。

⑩亦作五子山。又名夷都山。在今四川沐川县南,与屏山县分界。清光绪《屏山县志》卷下:沐川场“五子山即夷都山,横亘于前,山起入而林深箐密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山西省左权县东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引文曰:其山岩石孤耸,上有一手一足之迹,其大如箕,指数俱全。北齐文宣王遣人量之,长七尺。(2)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北。明万历中建立营堡,拨兵戍守于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海南省海南岛南部。广义的五指山系指包括黎母岭在内的海南岛中南部山脉,狭义的指其中偏东一列山脉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海拔500~1200米。西南段海拔较高,东北段低矮;西北坡和缓,东南坡陡峭。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。有五峰,同名主峰在五指山市东北,有五峰状如五指得名。二指最高,海拔1867米,为海南岛第一高峰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:大五指山“其高际天,其广莫测,五峰如指,屹立琼崖儋万之间”,故名。万泉河和昌化江分水岭。富热带植物资源和珍贵动物,有吊罗山林区。为黎族聚居区。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。(2)又称夷都山。在四川省屏山、沐川两县境内。小凉山主要分支。峰峦林立似五指,因名。山体由灰岩、泥页岩、砂岩等构成。山势西北高、东南低。有老君山(海拔 2009 米)、七星包(海拔1958米)、老官碉(海拔1790米)、猪圈门等山峰。为金沙江、岷江分水岭。山坡陡峻,沟谷深切,地势险要,东部有古关隘石碎坳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山上有银杏、桢楠、树蕨等珍稀树种及经济林木。林间有小熊猫、狗熊、豹等动物。矿产有铜、煤等。有公路经此。

海 南 五 指 山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一道沟

    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鸭绿江北岸十一道沟乡。隔江斜对朝鲜罗竹里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临江县东南有十一道沟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“十一道沟金矿在长白(县)十一道沟迤东。前清光绪末, 曾有

  • 仁达

    在今西藏江达县东北。藏语意为溪口。产铜、铁。有黄铜、鸡血铜二种。清季尝设厂开采。

  • 齐乐郡

    ①南齐置,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熙平县。②南齐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丹棱县东北二十里(今四川眉山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丹棱、洪雅二县及眉山县西部地。北周明帝时改为齐乐

  • 赤水军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河西节度。初在凉州西二百里(今甘肃永登县西南)。开元十六年(728)改为大斗军,移赤水军入凉州城内(今甘肃武威市)。《元和志》卷40:赤水军“在凉州城内。管兵三万三千,马万三

  • 龙门千户所

    明宣德六年(1431)置,属龙门卫。治所即今河北赤城县东龙门所。清废。明宣德六年(1431年)置,治今河北省赤城县中龙门所镇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省入龙门卫。

  • 铁线桥街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铁线桥 “二桥俱在茅港尾保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有 “铁线桥街”。

  • 南河城

   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焉耆国王居南河城,北至长史所居八百里。……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,周匝其城三十余里。”

  • 大湖

    又名硕项湖或硕濩湖。今江苏涟水、沭阳、灌南等县间。《元史·董搏霄传》:至正十四年(1354),“搏霄招善水战者五百人,与贼战安东之大湖,大败之,遂复安东”。即此湖。早已成陆。(1)古湖名。又称灌湖、硕

  • 俄麻甸

    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四十八里勐马。元属木连路。

  • 候城县

    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东南二十里古城子乡。东汉改属玄菟郡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南古城子,一说即今沈阳市旧城区。为辽东郡中部都尉治。东汉永初元年(107年)改属玄菟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