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监
即淯井监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大中祥符初,“先有蛮罗忽余,防援井监”。
即淯井监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大中祥符初,“先有蛮罗忽余,防援井监”。
①县名。西汉武帝置,属广汉郡,为北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五里。东汉为广汉属国治。三国魏改为阴平县。②古道路名。为今甘肃入四川的重要道路。因文县古名阴平,故名。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,翻越摩天岭,
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云内口“在州西七十里龙门山北,云中水所经也。亦名寨西口”。
在今江苏阜宁县东南。《元史·董搏霄传》:至正十六年(1356),“剿平北沙、庙湾、沙浦等寨”。
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 (前687) 灭郑国置,治所即今陕西华县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京兆尹。三国魏属京兆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(440) 为华山郡治。孝昌二年 (526) 移治今华县西七里,属华山郡。北周移
即水银厂。今湖南保靖县南三十里水银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30作“水荫场汛”。
亦作计式水、计舒河。即今新疆天山以南之塔里木河。《周书·异域传》:龟兹国“其南三百里有大水东流,号计戍水,即黄河也”。又,于阗国“城西十五里亦有大水,名达利水,与树枝俱北流,同会于计戍”。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永宁县:大石岭在“县东北五十里”。②在今辽宁辽阳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:大石岭“在司南十五里”。③在今河南伊川县境。《周书·裴宽传》:北魏末,“乃将
亦作真扬堰。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 南宋绍兴四年 (1134),金兵蹂践淮南,“诏宣抚司毁拆真扬堰闸及真州陈公塘,无令走入运河,以资敌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仪真县“运河” 条下:
在今福建浦城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建宁府》: 南浦溪 “即建溪之上源也。源出浦城县西北渔梁山,南流经县城东,又绕而南,西南流入瓯宁县界,合建阳县之建溪水,曰双溪口。其下流总曰建溪”。在福建省北部。为闽江
①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。东汉废。②东晋永和七年 (351) 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北。南朝宋为新宁郡治。南齐属新宁郡。梁以后废。③南齐置,属南晋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