亮山
亦名葛山。即今四川梓潼县西北卧龙镇之卧龙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梓潼县 “有亮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葛山 “旧名亮山。在梓潼县北二十五里”。
亦名葛山。即今四川梓潼县西北卧龙镇之卧龙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梓潼县 “有亮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葛山 “旧名亮山。在梓潼县北二十五里”。
一作塔失城站。元置,在今新疆伊吾县东南。明废。又作塔失城站。元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东南。明时废。
①一名黄牛峡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长江西陵峡中段南岸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黄牛山。……南岸重岭垒起,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,人黑牛黄,成就分明,既人迹所绝,莫能究焉。此岩既高,加以江湍纡
即今山西昔阳县东静阳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 北宋乾德四年 (966),“安国节度使罗彦瓌言与西上阁门副使田钦祚大破北汉军于静阳寨”,即此。即今山西省昔阳县东静阳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
即今四川宜宾市和高县、珙县境之南广河,为长江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广县: “汾关山,符黑水所出,北至僰道入江。” 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与符黑水合,水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。……导源汾关山,北
清置,属闻喜县。即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四里东镇。
在今河北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阜平县: 金洞口,“大茂山之口也,北接倒马关,旧为戍守要地”。
在今湖南宜章县北十里黄岑山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宜章县:仰天湖“平旷无山阜,涌泉蓄水,周回三十里”。
春秋鲁地。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五十一里许田村。《春秋》:桓公元年(前711),“郑伯请以璧假许田”。《公羊传》曰:“许田者何?鲁朝宿之邑也。诸侯时朝乎天子,天子之郊,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鲁
元置,在今广西南宁市西五十里左、右两江合流处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。
西魏置,治所在覆津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)。北周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