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仁化县

仁化县

南齐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。民国吕式斌《今县释名》:“尉佗自王南越,筑仁化城,后为仁化乡。”因以为名。后废。唐垂拱四年(688)复置,属韶州。治所在今仁化县北三里走马坪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乐昌。咸平三年(1000)复置,移治今仁化县。元属韶州路。明属韶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


在广东省北部,邻接湖南、江西两省。属韶关市。面积 1702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5万。辖12镇。县人民政府驻仁化镇。县名因县境古为曲江县仁化乡而来。仁化一名原取义于“为仁德所感化”之意。汉为曲江县地。南越王赵佗筑仁化城,后为仁化乡。南齐析置仁化县,治城口,属始兴郡。梁废县,并入曲江县。唐垂拱四年(688年)复置县,治今县北,属韶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并入乐昌县。咸平三年(1000年)再复县,治址迁今仁化镇,仍属韶州。元属韶州路。明、清属韶州府。1914年属岭南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。1950年属北江专区,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,1956年隶韶关专区。1959年撤县并入韶关市。1961年复置县,仍属韶关专区。1970年属韶关地区,1983年属韶关市。地处南岭南麓、大庾岭西部。地势北高南低,北部万时山(又名范子山)海拔1559米,是境内最高峰。中南部以低山丘陵和盆地为主。丹霞山一带红色砂、砾岩侵蚀地貌极为典型,成为丹霞地貌命名地。锦江是境内主要河流,由东北向南流,在曲江县境注入浈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作物以稻为主,兼产花生、甘蔗、大豆、烟草和茶叶。土纸、香菇、竹笋、毛竹是主要土特产。富森林资源和铅锌、煤、石灰石等矿。是省重点林业县之一。工业有水泥、农机、砖瓦、松香、木器、工艺等厂。小水电发达,为全国实现初级农村电气化县。106国道、犁马公路纵横县境。凡口有矿山铁路支线通韶关接京广线。双峰寨旧址是1928年革命遗址。丹霞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。古迹有唐代云龙寺塔、澌溪寺塔、华林寺塔,还有城口古秦城、文峰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溪场

    唐咸通五年(864)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,即今福建安溪县。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(955)升为清溪县。唐咸通五年(864年)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,即今福建省安溪县。有银、铁冶场。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(955年)

  • 渚河

    在今河北邯郸市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牛首水 “又东出城,又合成一川也。又东澄而为渚,清水东南流注拘涧水,又东入白渠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一》 “渚、沁二河” 条下: “ 《旧志》,渚河在邯郸县南,其

  • 长江山

    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香山县:长江山“众水皆导源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乐业乡

    即今广西乐业县(同乐镇)。旧属凌云县。1935年于此设乐业县。

  • 曲洧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(前574),“公会尹武公、单襄公及诸侯伐郑, 自戏童至于曲洧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新汲县于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

  • 偏头关

    元置,即今山西偏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偏头关 “东连鸦角山,西逼黄河,其地东仰西伏,因名偏头。宋置偏头寨,金因之,元升为关。明初属镇西卫守备,洪武二十二年始建土城。……万历二年复改筑关城

  • 响水口

    即今江苏响水县驻地响水镇。《清史稿·河渠志三》: “大通在云梯关下十余里,旧黄河北岸,系嘉庆中漫口,东北流四十余里,至响水口,接连潮河,至灌河口入海。” 即此。1966年于此置响水县。

  • 报圣寺

    在唐长安城兴宁坊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0:报圣寺“宣宗时河湟平, 出内藏缗帛建报圣寺于京城,设宪宗圣容于介福殿,又建虔恩殿为更衣之所,帝数临幸焉”。

  • 界场

    亦作界石场。即今重庆市巴南区东界石镇。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2: 界石场 “离城六十里”。

  • 石马墟

    ①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石马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清远县西北有石马墟。②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北石马镇。明嘉靖《兴宁县志》卷2:“宝山之岐二: 一入程乡; 一达石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