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寿水
即今四川仁寿县东球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5仁寿县:仁寿水“在县西十里,东流合婆支水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仁寿县有仁寿水。
即今四川仁寿县东球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5仁寿县:仁寿水“在县西十里,东流合婆支水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仁寿县有仁寿水。
一名勇士城。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筑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东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有东西二苑城,相去七里。西城即乞佛所都也。”
即红坪县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。即“红平县”。
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汾州置,治所在义川郡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)。因丹阳川为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治所在义川县(今宜川县东北,后移今宜川县治。宋
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小岱堡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小代堡“在朔州东南”。
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月湖之东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4叙水:“南隅曰日湖……久湮,仅如污泽。”
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禹门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》: 神禹庙 “在韩城县东北六十里禹门。元至元元年,因旧地重建”。另有大禹庙在今韩城市东北六里周原村,又称大夏禹王庙。始建于元大德五年 (1301),明万历七
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 (今河内市西北)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 “安南桃林人者,居林西原,七绾洞首领李由独主之,岁岁戍边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太原府: 林西原 “在峰州西”。
①俗称北大庙。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 (乌丹镇) 北八里。始建于清乾隆八年 (1743),乾隆二十年 (1755) 竣工。为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。由山门、正殿、东西配殿、关帝殿和经卷殿组成。殿内多彩绘图
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28钟离县:白沙山“在州东八十里。其山遍是白沙”。②在今河南新县西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壑水“出白沙山,东北径柴亭西,俗谓之柴水。……东北入于淮”。③在今湖北京山县西
本名黄亭镇。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七十里兴田镇。清置兴田驿于此。